:::

最新消息

發表日期:2022-06-16

111年6月最新消息


綠色保育大腳印獎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 111年6月30日止

選拔:111年6月30日起至111年9月30日

表揚:111年11月擇期辦理公開頒獎活動

【方案說明】

本次綠色保育大腳印獎包含兩類:生產操作獎、生態營造獎(二擇一申請),以年度為單位,可於不同年度選擇不同類別。

一、生產操作獎:操作者能夠有效辨識病蟲草害,採用適當方式管理田間作物生長,並維護土壤健康。

二、生態營造獎:操作者了解田區生態環境,並採行適當方式進行棲地營造,且有良好成效。

(相關資訊)

 

外來種-美國螯蝦

外來種美國螯蝦原產於美國中南部與墨西哥東北部,於1970 年至 1980 年左右由水族業者引進台灣,因飼養棄置使得許多溪流、水圳、灌溉渠道都有蹤跡。美國螯蝦除繁殖能力強,因其會鑽洞破壞力強,曾記錄造成田埂漏水、剪斷秧苗、甚而捕食原生溪流蝦蟹,去年10月在新竹市護城河現身,假日還吸引民眾聚集垂釣,經市府人員持續巡查,今年4月原本已看不見美國螯蝦的身影,6月又再度發現美國螯蝦現身護城河,經設置誘捕籠,一周就捕獲約500隻。民眾請勿隨意捕捉、放生或餵食,經發現將會進行勸導,違者通報警方,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可處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相關資訊可參考輔導團電子報「校園入侵種─美國螯蝦生活習性與防治」。

 

外來種-鱷龜

鱷龜原生於北美洲,為大型淡水龜,體重可達110公斤,具有強大的咬合力,堪比老虎、鱷魚等大型猛獸,食性為雜食偏肉食性,除了美洲鱷外,幾乎沒有天敵,非常兇猛,繁殖快,是水生動物的殺手。新竹市政府接獲民眾通報,在市區與香山交界的和平橋下客雅溪歷經2小時成功捕獲體長120公分、體重72公斤鱷龜,目前安置在新竹市立動物園。市府初判遭棄養,將循線追查。任意棄養者,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或動物保護法等相關規定裁處。

 

外來種-綠鬣蜥

屏東縣去年捕獲19733隻綠鬣蜥,全國第一,今年到5月底已捕捉到4449隻,預估仍會超過1萬隻以上,農業處指出,由於綠鬣蜥會破壞農作物,所以除了政府委外捕捉綠鬣蜥外,農民及許多農民也會捕捉到綠鬣蜥,因此捕獲量比統計數字還高,也鼓勵民眾發現綠鬣蜥可以通報縣府前往捕捉。若民眾飼養綠鬣蜥,需向戶籍所在地的縣市政府辦理登記,違者將處1至5萬元罰金,並得沒收。相關資訊可參閱輔導團電子報「探討防治強勢外來種的瀕危生物~綠鬣蜥

 

外來種-家八哥

台灣原生及外來八哥外型不同,台灣原生種八哥整隻都是黑色的、嘴巴則是象牙白色,而家八哥嘴巴是黃色的,但家八哥繁殖力都非常強,也很會找巢穴,常常在路燈上就可以看到牠們築巢,而且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此外,不論原生種或是外來種的八哥食性都相當相近,當家八哥數量增加時,對於原生種八哥就會有排擠作用。澎湖鳥會近年觀察記錄南方四島已經被家八哥嚴重入侵,海管處已委託的嘉義大學也進行監測及移除計畫。

 

外來種-白尾八哥

國外引進觀賞鳥類白尾八哥適應力強,在台灣幾乎沒天敵,各地大量繁殖,族群失控逾20年,嚴重破壞野鳥生態。彰化縣大村鄉到溪湖鎮盛產葡萄損失逾千萬元,4月雇人移除外來八哥。故宮南院中庭弧型牆面成為八哥棲息處所,除製造噪音亦破壞環境衛生妨礙觀瞻。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5月公告禁止輸入,因其數量已相當龐大,林務局已編列經費讓縣市政府盡快執行移除計畫。

 

校園植樹-掌葉蘋婆

高雄市鼓山、左營、仁武、鳥松、鳳山及三民等區出現異味,經環保局派員於現場查察,臭味來源為行道樹掌葉蘋婆開花時所致,其他常見花期會產生異味之行道樹尚有黑板樹、福木、大葉山欖等。民眾如有聞到異味時可撥打一九九九或各縣市環保局公害陳情專線,環保局將派人前往現場確認。其他校園種植樹木相關資訊可參閱輔導團電子報「校園植樹政策與課程推動」、「校園樹木綠美化之種植建議與原則」、「原生種植物簡介與選用建議」。

 

生態保育-生態面面觀

「生態面面觀」 公共論壇課程(報名連結)

   06/16 擾動時空—森林演替與變遷
 06/23 公民造景—造林政策與都市林
 10/01 城市濕地走讀 *本場次報名已額滿,開放候補*

課程地點:永和社區大學(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71號)
人數限制:每場20人(額滿為止)

 

 

生態保育-養水護魚~認識生態水產養殖

【養水護魚~認識生態水產養殖】線上講座

時間:6月9日(四)晚上19:00

報名連結:https://pse.is/47ecry (請選擇本場次,填妥資料後按提交)

 

 

生態保育-你應該知道的生態學概論

時間:6/17(五)14:00-16:00

講師:陳子英教授/國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授

課程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mzg-afib-nan

(開放課堂,請於上課前十分鐘開放進入會議室)

 

外來種-海蟾蜍

海蟾蜍生殖力強,一次可產卵八千到三萬五千顆,今年一到五月已移除大部分海蟾蜍個體,六月一週內捕捉到一○三隻海蟾蜍幼蛙,顯示今年有海蟾蜍繁殖成功,民眾若於南投縣草屯鎮附近發現海蟾蜍蹤跡,請聯絡東華大學副教授楊懿如和兩棲類保育志工、南投林管處等人員的捕捉。「兩棲類保育志工」臉書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roghome/進行線上通報並附上照片,由志工聯絡您確認物種、發現日期與座標並協助移除。相關折頁(連結)。

 

外來種-魚虎

外來種魚虎最初引進台灣,當成觀賞魚,後來被任意放流,進入自然環境中。如日月潭的原生魚種就因魚虎入侵環境造成威脅而逐漸減少,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建議生態防治法,以原生鱸鰻捕食魚虎,而當地居民則是開發魚虎三吃,推廣成當地美食,希望能移除外來種魚虎恢復當地原有生態環境。

 

研習會-新興植物有害生物風險評估與溯源鑑識技術研討會

舉辦時間:111年6月28日

舉辦地點:線上 https://meet.google.com/jpy-bmqg-suu

報名連結(6/25中午截止)

議題進行討論

(1) 新興害蟲的邊境管理

(2) 已入侵害蟲的鑑識與分子溯源

(3) 如何跨國進行合法的樣本交換與採集

已受邀之講者為:

吳立心博士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
葉文斌博士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吳立偉博士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謝佳宏博士 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蕭旭峰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楊曼妙博士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陳一菁/韋家軒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
葉淑丹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
姚美吉博士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寧方俞技士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新竹分局

 

動植物疫病-小黑蚊

新聞報導台中市議員質疑農業局提出以明星花露水防小黑蚊作法不妥,農業局回應為104年防治策略說明文件內所提個人防護隔絕氣味,建議擦拭香水中的一個舉例,主要目的在隔絕人體氣味,減少小黑蚊叮咬;如因時空背景不同,有不妥之處,將檢討修正。

小黑蚊防治策略包括:
(一)降低族群:盡量不讓雌蟲吸到人血獲得懷卵所需養分;宣導民眾到淺山郊區著長袖、褲、使用防蚊產品、避免午後長時間待在遮蔭處,居家安裝細網目(55網目以上)紗窗等。
(二)破壞幼蟲棲息地:推動清除人群活動周遭環境青苔。
(三)在危害高密度區使用環境衛生用藥。

小黑蚊相關簡介可參閱宣導資料

環境教育學習場所小黑蚊防治策略」「淨藻遠離小黑蚊(海報)」「淨藻遠離小黑蚊(摺頁)」「臺灣鋏蠓棲地管理與防治(海報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