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01
葉片數:5
澆水器:2
推薦提報

評分項目

5
5
5
5
5

110環教社群活動設計-山坡地土石流成因與實驗操作

發表日期:2021-02-18
發表人:蕭見哲

土石流水土保持
  • 環境議題:土石流水土保持
  • 執行方法:實驗、實習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蕭見哲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01.08
  • 參與人數:32

目標:

1.親自踏察,讓學生認識四腳亭地形,增加師生對環境的了解與認識。
2.了解土石流是一種自然現象,人類無法使其完全不發生,但若能事前了解那些地方容易發生土石流災害,就可搭配疏散避難防災措施或進行硬體整治工程,以預防、減輕、甚至避免土石流災害。
3.讓學童理解解政府劃設土石流潛勢溪流之目的,是在保障山區民眾的安全。

進行方式:

1. 利用資訊融入教學,教師利使用PPT簡報方式,圖文說明四吉慶國小前面滴水山所形成的野溪,因為坡度大,雨季時水流匯集,是形成是土石流的地形。另外也觀看土石流的影片,了解土石流形成地點常是四周山嶺環抱,只留下一處出口,如湯匙狀。源頭發生崩坍,大量土石堆積經雨水沖刷即形成。
2. 本次生態教學實地進行,透過實地踏察,並透過學生分組討論與分享,增加學習的深度。分析不當的土地利用會加速了山坡地的不穩定,通常人們居住在河階地、沖積扇等地形較平緩處,所以只要一發生土石流就常對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危害。
3. 結合實驗,透過操作變因的設定,將雨量、坡度、植披學生分組操作,藉由發生條件瞭解雨量大、坡度陡、不安定的鬆散土體是土石流的成因。

成果描述:

1. 師生透過此活動認識四腳亭地形及土石流潛勢溪流關的係,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透過討論分享,了解土石流災害的發生的原因,也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生學會戶外觀察的的知識與學習的態度,培養愛護大自然及珍惜環境的觀念。
2. 實驗將雨量、坡度、植披相關變因學生分組操作、討論與分享,藉由變因的設定配合避難防災措施或進行硬體整治工程,找出保護居民的策略。
3. 近距離接觸河岸與山坡地,觀察植物的分布,透過觀察這些植物在水土保持、防風、繁衍上特化的各種構造,可以了解到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4. 老師講解四腳亭地區為基隆河沖刷的河階地,透過觀察水流方向產生的流速,學生可以了解凹岸與凸岸的形成;也因為之前象神及納莉二個颱風的侵襲造成橋梁基樁的損毀,所以現在四腳亭對外的橋樑採拱橋設計,減少河水的衝擊。
5. 四腳亭吉慶國小對面的滴水山,因為坡度大,雨季時水流匯集,是形成是土石流的地形。因此當颱風來臨時,滴水山下的上天里里民,為避免土石流災害造成人員傷害,所以必須集中至吉慶國小的活動中心避難。學生有這樣的認識,對於水土保持及災害防救更有概念。

實施心得:

本次活動透過踏察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及觀察,小朋友了解到自然環境與生態需要被保護,水土也需要透過好好保持才能減少災害。自然界有它自己改變的力量,人們在使用的過程,需要尊重大自然,才能長久共存。

學習者心得: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土石流兇猛,遇到障礙物會產生猛烈的沖擊作用,因此常常沖毀或掩埋各種設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所以區公所需要在學校活動中心設置避難所,而民眾也需要配合公所人員的安排,進行疏散安置,減少憾事發生。另外,山坡地的水土保持也需要好好規劃,坡度大的地方避免蓋太多房子或是砍伐樹木,才能減少土石流的發生。

補充:

身邊的大自然有許多學習的課題,活動中孩子討論分享,加上老師用心的帶領,彼此都獲益良多。雖然實驗的過程難免會沾上泥巴,衣服也會沾濕,但學生依然用心投入,跟著老師一一完成工作內容。對於四腳亭,透過親身踏察,更清楚人對於山河力量的認識,也因此,利用土地的同時,做好各項環境評估,才能確保長久與安全。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台灣位處多項災害潛勢區,隨時皆有災害發生的可能。貴校藉由PPT簡報、影片等事先透過資訊融入教學方式,讓學生理解解政府劃設土石流潛勢溪流之目的。另外經由實驗將雨量、坡度、植披相關變因學生分組操作、討論與分享,強化學生對於自然現象的理論基礎。最後,透過踏察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及觀察,小朋友了解到自然環境與生態需要被保護。本次活動串聯資訊課程、自然科學、生態教育、環境教育、鄉土教育及防災教育,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做法,不僅加深小朋友的學科能力,也強化其對於防災、減災及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謝謝老師的用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1-03-0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