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37
葉片數:1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3
2
1
0
1

能源與防災教育知能研習-基隆地震海嘯遺跡

發表日期:2021-10-28
發表人:鳳珠

其它環境議題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6 認識台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
  • 策劃/執行人:觀音國中團隊
  • 動機:
  • 目標範圍:城市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10.28
  • 參與人數:30

目標:

一、提高教師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發現環境問題。
二、透過環境教育參訪及研習,增進教師環境教育知能。
三、藉由個人省思環境議題,改善教師對周遭環境之價值觀及態度。
四、強化教師環境教育技能,並於日常生活中力行實踐。

進行方式:

時間	        課程主題	                     負責人
7:20~7:30	人員報到	                     觀中行政團隊
7:30-9:00	車程	                     觀中行政團隊
9:00-11:00	台電核二廠北部展示館	     鄭世楠教授
11:00-12:00	午餐	                     觀中行政團隊
12:00-14:00	海嘯遺跡─金山老街與慈護宮      鄭世楠教授	
14:00-16:00	獅頭山海嘯觀測疏散避難         鄭世楠教授	
16:00~	        賦歸	                     觀中行政團隊

成果描述:

一、提高教師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發現環境問題。
二、透過環境教育參訪及研習,增進教師環境教育知能。
三、藉由個人省思環境議題,改善教師對周遭環境之價值觀及態度。
四、強化教師環境教育技能,並於日常生活中力行實踐。

實施心得:

一、2016年5月經濟部之「新能源政策」為現階段政府能源政策發展重點,其中發展目標為確保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之均衡發展,期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實現能源永續發展。
二、臺灣的核能發電由2座運轉發電中的核電廠及4座核子反應爐產生了3872MWe的發電量,約佔台灣總發電量的12%。故核能在目今仍為台灣主要能源之一。
三、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西側,易發生地震與海嘯等天然災害。所以如何保障人民用電安全無慮,同時強化核能電廠防救災的體系及效率,為目前政府之首要任務。
四、本研習將透過實地參訪台電核二廠北部展示館、1867年基隆地震海嘯遺跡金山老街與慈護宮、獅頭山海嘯疏散避難,藉由現場講解與實地體驗,感受現今台灣能源政
策,與地震、海嘯災害威脅,並了解各項災害的防救。讓學員了解新能源政策與地震海嘯災害的觀測與預報,同時藉由實地踏勘,以加深各項實務經驗。

學習者心得:

一、台電核二廠北部展示館位於萬里區野柳村八斗,台灣電力公司為了向人展示核能與民眾生活的關係,以及核能發電的原理與安全性,於第二核能發電廠門口設立「北部展示館」,讓國人一同了解核能發電的奧秘。
二、發電方式隨著科技進步,也由傳統的水力、火力,邁入到核能發電。
三、核能展示館門口可見到一個類似電影星際大戰中的機器人,在門口歡迎遊客的光臨,接著是一座巨大的核能反應爐模型,以聲光效困搭配生動的解說,讓遊客了解核能發電的原理,以及核能的效用。
四、金山老街與慈護宮原來是海嘯遺跡。
五、海域地震、海底山崩、海底火山是最常引起海嘯的原因。
六、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已成為地殼變形與地體動力學研究的利器,GPS乃是由美國國防部發射的24顆導航衛星組成,在不同地點同時接收GPS衛星所發出的電碼與載波相位訊號,可精確定出各测點的相對位置。
七、台灣未來將建構一個完善的「台灣 GPS 密集連續觀测網」,提供孕震過程與震源活動的重要資訊,並进一步預测地震發生的可能性。
八、台灣本島位於菲律賓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界處,也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繁,為求有效偵測地殼變動情形,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乃於斷層帶周邊設置「地殺變動基準點」,並每年實施一次GPS衛星測量工作,以準確觀測其相對位移。
九、目前台灣的發電以火力、核能、水力及風力發電為主。依據2013年台電公司統計發電方式,以地理位置來看,火力發電廠主要分布在西部、水力發電廠以中部、東部居多,而核能發電廠則興建在臺灣南、北端。
十、核能發電和火力發電一樣,都是利用高溫高壓的蒸汽來轉動汽輪發電機產生電力。核子反應器又稱反應爐,鈾燃料在反應爐中進行的核分裂連鎖反應釋放熱能,將爐內的水燒熱變成蒸汽,蒸汽通過管路推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而產生電能,而蒸汽
在通過冷凝器後,再度凝結成水回流到反應爐中。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感謝老師分享。
    讓教師參與環境教育參訪,增加教師對於環境意識和防災觀念,希望老師能夠用於課堂上,讓學生有不同學習。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1-11-0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