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97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1
2
2

食在好味道--米食文化大體驗

發表日期:2019-01-03
發表人:若竹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五年級教師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年11月9日
  • 參與人數:62

目標:

1.能了解不同米種的外觀及特性。
2.能了解西瓜如何授粉。

進行方式:

1.透過製作客家傳統點心牛汶水與南瓜包,了解米其實可以做成各式各樣的點心,而且口感嘗起來都不太一樣。
2.透過紀錄片了解花蓮壽豐鄉是西瓜的產地之一,每年農夫不斷的透過改良技術研發出汁多甜美的西瓜,也深刻體會瓜農用一整年的心血灌溉這片土地的辛苦。
3.孩子親自揉著麵團不停的摔打麵團讓麵包更有嚼勁,也發揮創意做出獨一無二的造型麵包。

成果描述:

1.學生能各透過實物進而分辨不同米種的外觀與氣味,也了解不同的中式米點心需要用哪種米製作較適合。
2.透過影片介紹了解西瓜利用人工授粉可以控制西瓜產量與時間,並且了解西瓜是壽豐鄉重要的農作物之一。

實施心得:

1.我們生活中幾乎每天都獲吃到白米飯,這次參訪透過實際的數據讓孩子知道一碗白飯大約有大約有4000粒米,僅而能體會每一粒米德來不易。
2.了解我們常吃到的米食,例如米糕、粽子或麻糬等其實都是用米製作而成。
3.學生藉由影片與解說姐姐的介紹更清楚西瓜授粉的經過以及為何要人工授粉。

學習者心得:

阿竣:一開始不懂什麼是牛汶水,後來阿姨叫我們做的時候我才知道他其實就像戳湯圓一樣,只是要凹進去,吃起來就像麻糬QQ的,好好吃!
小娜:經過阿姨給我看到不同米的樣子,我才知道原來早餐常吃的蘿蔔糕是用在來米磨成漿製作出來的,可是口感卻跟牛汶水差很多。
茂茂:夏天我最喜歡吃西瓜,而且上國語課也有介紹無籽西瓜的由來,這次我更明白西瓜生長的環境以及如何照顧,都是一門大學問啊!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戶外教學的定義是在「戶外」進行教學,上課場域有社區、人文、社會環境、大自然等,實施內容是要在戶外場域中進行蘊含教育目的的體驗學習活動;本次透過參訪生態場域,瞭解食米、西瓜等生態習性,也讓學生的學習更深刻,進而才能有珍惜環境,愛護環境的態度和行動。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9-01-04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