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13
葉片數:4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4
4
2
4

綠水阿緱─水域生態地圖繪製

發表日期:2015-10-09
發表人:vera

河川湖泊濕地
  • 環境議題:河川湖泊濕地
  • 執行方法:專題研究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郭邦式.吳宛儒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小組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2.10~102.11
  • 參與人數:8

目標:

1.調查海豐溼地和崇蘭圳旳生態及人文
2.學生能繪製其生態地圖
3.能瞭解在水域環境場域生物多樣的關連性和重要性

進行方式:

1.實地踏查人及生物
2.網路蒐集資料
3.分工合作美勞繪製地圖

成果描述:

海豐溼地生態地圖經我們師生實地踏查後,我們在生態地圖特別貼出27個S型水流彎道,彰顯此水道讓水緩流,利用底泥與植物根部的微生物來分解水中有機質的功能。學生再將師生拍到的生態照以手繪及立體黏貼方式,點出我們觀察到動植物出現的位置,並以號碼對應生物名稱的解說。水質則以不同顏色黏貼方式表示水質污染和潔淨的程度。
崇蘭圳生態地圖分成三個區段呈現,前段、中段、後段。以三種不同的藍色系表達水質的優劣。在重要的分水道上做簡要的說明踏查結果。生態部分以生態照呈現,並編碼對應到基本的生物名稱。每一個路線上有參照據點—以手繪logo代表該建築設施。生態圖所標示的點則依踏查發現的點為依據,但不代表只能那個地點才會出現的,僅供參考。
師生除了實地踏察,也花很多的時間和心力製作海豐溼地和崇蘭圳生態地圖,並參加比賽綠水阿緱生態地圖,分別榮獲第一名和佳作。

實施心得:

郭師:與海豐濕地的相見歡是在今年的1/12,初見的驚豔至今未曾稍減。海豐濕地的物種多樣性極高,每次造訪總會有新的發現。自當時拍到5隻小鷿鷈與遠處的黑鳶起便與海豐濕地建立了不解之緣,從此三不五時便往濕地跑,入秋之後更是引領企盼,希望早日再見小鷿鷈的再次到來,然而在活動開始後多次探訪,總不見其蹤影,終於在12/7下午載著家人前往時,再度見到3隻,內心悸動不已。
    一直想將海豐濕地作為學校生態踏查的活動,卻遲遲未能實現,剛好此次的「綠水阿緱」的計畫,讓我對崇蘭舊圳、海豐濕地與萬年溪能有更進一步的體認,帶領著學生分享其中的生態,算是圓了一個小小的夢。
吳師:這次的海豐溼地踏查意外收獲是瞭解到學校附近的崇蘭圳上遊是在 海豐溼地旁,本來就知道到海豐溼地的水是供萬年溪的源頭,而且還是淨化崇蘭圳的水質的大型過瀘器。雖然生態照能讓學生拿著去比對圖鑑,但時間充裕下讓學生去手繪,也許沒有那麼準確,但是學生能透過仔細觀察再手繪,能幫助學生觀察出動植物的特徵並畫出來。
    原本27個彎道學生覺得不好畫,想畫幾個彎做象徵性,但我認為這是海豐人工溼地與天然溼地最大的不同處,因此用剪貼的方式來完成27個彎水道。海豐溼地生態滿豐富的,若依郭老師觀察好一段時間了,是無法全部畫入,因此,化繁為簡,以當下所觀察到和聽到的做為生態地圖的素材,簡化過多的觀察訊息,以水系,水質,水生植物、鳥類和魚類做為我們要呈現的題材。
    我覺得指導學生生態繪圖比賽比學生有更多的收獲,之前對海豐溼地水域的脈絡全然不知,經過這次比賽陪著學生去探究,自己反而獲得的更多呀!
郭師: 一直對崇蘭圳的源頭有著高度的好奇在,經由此次活動的多次勘察,赫然發現源頭竟來自於九如玉泉湧泉,因為完全是由自己騎著摩托車多次”走投無路”後的查知,而不是經由先進告知指導,故意義非凡,尤其在自行繪製簡圖後,一股莫名的快感油然而生。崇蘭圳不僅催生早期屏東農業的發展,對屏東的人文發展的奠基更具不可抹滅的歷史意義在。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崇蘭國小旁的新圳流經小時住家附近,隨著時間流逝,曾幾何時,潺潺清流早已變成今日的臭水溝,但兒時的記憶猶在,濃厚的情誼猶存,此次得以探知其源頭與末尾,也算聊補心頭的缺憾了。
吳師:崇蘭圳我知道到她在學校後面的博愛路上,是一個大排水溝,有黑泥、垃垃、水質不好有惡臭,這是我前幾年的印象。參加指導學生綠水阿緱生態地圖比賽,原先只踏查海豐溼地,發現海豐溼地淨化後的水是注入崇蘭圳再入萬年溪,激起踏查崇蘭圳的念頭。尤其郭老師特別感興趣,因與他兒時生活有息息相關,積極的從上游一路踏查到崇蘭國小附近。因此,臨時決定再指導學生做崇蘭圳生態地圖,究竟這條圳是與緊鄰崇蘭國小,怎能不去瞭解她呢?
指導學生做崇蘭圳的踏查,帶著學生沿著博愛路的崇蘭圳回溯到玉泉,學生能深刻體會到崇蘭圳的生態從人口密集住宅區到和興里的農村聚落,再到人煙稀少的玉泉湧泉(源頭),在水質、生態的多樣性方面是從劣佳。學生在繪製地圖對於方位及水系較無法掌握,所幸有郭老師的熱心協助指導,學生才能順利繪製,生物植物方面因比賽時間急迫,以當地觀察拍攝的點來呈現生態地圖。
  踏查過程中,崇蘭圳因人們的開發而部分河道已加蓋在地底下了, 遇到崇蘭圳河道位置不確定。因此,我們又去拜訪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蕭永忠先生,經他講解及講述崇蘭與海豐過去的人口變遷,除了崇蘭圳水系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還知道崇蘭在地的文化歷史,真的受益良多。

學習者心得:

小雙:11月22日星期五我們到海豐濕地探查那裡的生態,我在那裡看到白鷺鷥從草叢中拍翅飛起,寶藍色的翠鳥延著小河道快速飛過,令人驚艷不已。郭老師為我們解說海豐濕地的地形,倒三角形的水池是經過淨化後的水,水岸邊有人在垂釣,我們過去詢問一位小孩子他釣到什麼魚?他打開魚網給我們看,是三尾吳郭魚,在地上我們還發現死掉的魚,老師說那是琵琶鼠魚,牠是外來種,已適應台灣河流,也繁殖很快,因為容易被釣到又不能吃,釣魚的人不喜歡釣到牠,所以把牠丟到陸上。可是,琵琶鼠魚有生命力很強,有時還會利用胸鰭爬回水中呢!
  郭老師還介紹倒三角形的水池後27個彎道,那裡長滿布袋,大萍,台灣水龍和水芙蓉,這些水生植物主要的功能淨化水質,水道是S彎來彎是讓水流速變緩慢,讓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有機物質。
當我們越往裡面走時慢慢就有聞到怪臭味,臭味是從這灘綠綠水池所發散出來的,那裡有工人在撈水草,我們去問管理員這裡的水引自哪裡?管理員說這裡的水都是從黃金橋流引進來的,骯髒的水主要是畜牧廠所排放的廢水,我忽然瞭解到,原來人們實在太自私了,讓原本乾淨的水變得這麼髒,而這池的水變成綠綠的就是是有人把養豬的大便及尿排放出來,造成水質優養化的水,真是不可原諒,今天海豐濕地探查真是讓我收穫滿滿。
小鈞:藉由參加這次的活動,我認識了許多動植物,也發現了一個潛藏在內心之中位曾發掘的興趣,那就是拍照,我發現我喜歡拍照,而且愈是難拍的東西,我就愈想征服它,尤其是將它拍得一清二楚時的成就感與快感,難以言喻。
    透過這次活動的參與,讓我了解到一條溪流生態的多樣性,我還觀察到,只要水質不同,裡頭的動植物就不一樣,因為每一種動植物所需要的生長環境不同,居住地也不一樣。還有,外來種的入侵,泰國鱧的習性比吳郭魚凶悍,所以看到一條溪裡有泰國鱧,吳郭魚的數量相對就比以往來得少,更不用講其他台灣原生淡水魚類了。另外,福壽螺也是外來種之一,牠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卵呈現桃紅色,快要孵出時會變成淡粉色或淡粉紅,是雜食性的螺類,所以食量異常得大,孵化之後,肆虐整個水域,危及台灣原生螺類的生存。另外還有水質污染的問題,我發現只要有住宅的地方,水質就會較髒,而水質較髒的地方通常植物較少,但吳郭魚和泰國鱧還是不少,因為牠們主要食物是水裡的有機質,然而其他生態就變得少之又少了。
    透過製作生態地圖,我知道團結的重要性。一開始,我以為製作這樣東西很簡單,只要畫出路線就好,但事實不是這樣,過程非常繁瑣,且複雜,需要大家一起完成。光靠我,是沒有辦法完成,這是大家一起完成的結晶,如果下次還有這種活動,我一定還會參加的。
小柯:非常高興能參加這次綠水阿緱競賽的活動,也因此讓我認識各式各樣不同的動植物,學習到許多的新事物,更讓我增廣見聞不少,感謝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好畫地圖,特地抽空帶我們去實地勘查,循著崇蘭圳回溯踏查不同的閘門及分水道,看得我都眼花瞭亂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在回溯踏察崇蘭圳的過程中,我發現到有人居住的河圳水生植物不多,雖河底能看到吳郭魚和泰國鱧及福壽螺,但水量少也比較混濁,而且河裡有不少的垃圾,這就是有人居住的河;到了台灣電力公司旁的崇蘭圳附近有農田,人居住的比較分散,河水水量大而且比較清澈,河堤還是水泥做的,所以水生植物還是很少,當我們到達另一個分水道的閘門口,我又發現另一個水道的河堤是土堤,河底的植物就豐富多了,我想植物動物們一定不喜歡密不透氣水泥建造的河道。
  踏查之後,開始進行地圖的繪製,剛下筆構圖時,有時還會搞不清楚自己在劃那兒呢!幸好經由老師詳盡的指導,讓我們的崇蘭圳生態地圖的更細膩及完整。
小爾:在這一次比賽中,讓我額外認識了不少的動植物和新的事物。
      一開始畫草稿時,我的手一直抖,不停的又擦又畫,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畫什麼;常常畫到恍神,或者是畫到其他的動植物,但是畫久了就得心應手了。
      以前爸媽常帶全家到河邊玩,我總是會說我看到魚了!但是不知道是什麼魚。但是經過這次的比賽,老師帶我們實地踏查以後,我就認識了泰國鯉和台灣鯛,這兩種魚類以及白鷺鷥和強勢外來種的泰國八哥,這兩種鳥類。其實郭老師為我們講解很多的鳥類,但短時間內我記得就是這四種生物,有點沮喪,老師安慰我:沒關係!常觀察,看久了就會記得了。
      不過,在崇蘭圳踏查中我發現只要一到住宅區,水就開始混濁起來了,河裡的垃圾也變多了,這些都是因為人們居住所製造的污染,所以建議家庭廢水先處理以後,再排到河川來,這樣才不會汙染河川生態,讓這些動植物永遠的繁殖下去。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1.很棒的在地環境特色探查課程,讓學習者了家鄉生態環境,將來面對環境變遷時,能有更正向態度解決環境問題。
    2.上傳檔案無法點閱,是否請老師再重新上傳一次,以利審核。謝謝您,辛苦了。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5-10-13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1.很棒的在地環境特色探查課程,讓學習者了家鄉生態環境,將來面對環境變遷時,能有更正向態度解決環境問題。
    2.上傳檔案無法點閱,是否請老師再重新上傳一次,以利審核。謝謝您,辛苦了。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5-10-16
  • vera
    上傳檔案已重新上傳
    委員您好!
    上傳檔案:海豐溼地(1).docx 崇蘭圳.docx 
    我有試點,ok!
    謝謝委員給我們的肯定,我們未來有機會,會持續引導學生不同的的環境探索學習。
    發表人:vera
    發表時間:2015-10-17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