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15
葉片數:2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3
2
3
2
2

桃園3號新香米

發表日期:2020-06-26
發表人:社子國小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吳O綺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年3月
  • 參與人數:4

目標:

1.透過學習稻米的知識,從中培養觀察力,並建立飲食需攝取營養的習慣。
2.以家鄉桃園三號米,推測優勢條件,進而認同家鄉與保有珍惜的心情。

進行方式:

第一節:桃園三號新香米:大揭「米」
一、介紹稻米
(一)稻米的型態:稻穗、根、莖、葉。
(二)米粒構造:胚芽、米糠、胚乳。
二、觀察米粒
(一)觀察米part1
1.拿出米,學生先肉眼觀察米。
2.利用五感發表觀察米的心得。
(三)觀察米part2
1.實際利用行動顯微鏡觀察米。
2.發表利用行動顯微鏡與用肉眼觀察的差別。
三、介紹不同米種
(一)展示不同米種
1.學生肉眼觀察米。
2.發表與一般米的差異。
(二)不同米種的食物
1.將特點對應不同米種(學習單)。
2.認識不同米種的食物。

第二節─桃園三號新香米:芋香米
一、介紹桃園3號米
(一)閱讀新聞
1.朗讀新聞摘要─【米的故事】土生土長桃園3號米。
2.從內文標題,預測實際內容。
(二)探討家鄉─新屋的芋香米:為什麼有名?環境上有什麼優勢(埤塘)?命名的由來(芋頭香氣)?
二、米的營養價值
(一)複習稻米基本概念(上節課所學)。
(二)認識米的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
(三)台灣經典好米比較。

成果描述:

1.知道米粒的構造。
2.能夠使用行動顯微鏡來觀察米的構造。
3.認識家鄉土生生土長桃園3號米。
4.認識生活洪中常見的米製品。

實施心得:

藉由課程準備,自己也學習到不少,更利用假日期間,另外請教農家子弟的父母,增進親子交流。課程設計方面因剛參與完行動顯微鏡的研習,而後多虧同事的提議,便將其元素放進課程,作為輔助觀察米粒的工具,使整體內容更加豐富。芋香米的部分,則搭配學生本身戶外教學就實際接觸過,藉由舊照片延伸課程內容,更加貼近生活經驗。透過閱讀芋香米的相關新聞與解說,讓國語文的學習也能融入校本課程。然而第二節學生顯得興奮過度,課堂中提出不少問題,教師固然對學生投入有成就感,然而本身在過程中仍要留意時間掌控。

學習者心得:

對班上學生來說,「米」是很貼近生活的食物,學起來不會陌生,而且能夠投入課程。行動顯微鏡讓學生覺得很新鮮又好玩,這體驗印象讓課程留下深刻的記憶,甚至有學生還聯想到可以用來觀察知名的病菌。對於米的相關知識也學習到很多,藉由學習單的撰寫可以呈現一定的成效。
o炫:我覺得很好玩,小白(行動顯微鏡)可以看到我們平常看不清楚的東西。
o齡:我比較知道怎麼過健康的生活,也終於知道農夫很辛苦,所以要好好珍惜米。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1.這次提報雖說是個「米」觀察,但它是在地桃園的桃園三號新香米,透過肉眼、顯微鏡的觀察,提供學生判斷與外地米的區別,進而瞭解家鄉在地環境的優勢與危機。
    2.學生觀察米是一個新奇的體驗,我想學生從來沒有這麼放大倍數看米,非常難得的體驗。
    3.透過實際演練相信學童已學習到如何面對環境問題,也懂得採取環境行動,面對層出不窮的環境變遷, 相信更具有因應能力。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07-0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