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37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3
3

鱻旅奇緣

發表日期:2018-12-20
發表人:桃園市大溪區僑愛國小

飼養動物
  • 環境議題:飼養動物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2 覺知人類社會有糧食分配不均與貧富差異太大的問題
  • 策劃/執行人:張純純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12
  • 參與人數:850

目標:

臺灣四面環繞著海洋,吃海鮮、逛漁港,對臺灣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海鮮的來源不外乎海洋捕撈或是水產養殖供給,像是魷魚、秋刀魚、鮪魚、鯖魚等都是來自海洋常見的海鮮,在水產養殖部分,主要位於中南部縣市沿海地區,大宗水產品包含石斑魚、鱸魚、虱目魚、臺灣鯛、文蛤、牡蠣、白蝦等,不只讓我們享受美味、填飽我們的肚子,更為我們帶來所需的營養。因此,守護海洋、關心家鄉的產業,讓漁業資源可以長長久久的永續利用,也是我們作為一個海洋國家的子民重要的責任。
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常聽長輩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在現今都市化及生活經濟改善後,倒是沒看過豬走路的比較多了,這意味著消費者對食材的認識,大多來自餐桌上或是食用加工品,對於食材的來源、生產的方式或是原來的樣貌,相對陌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長期關心臺灣海洋教育及食魚文化
議題,希望透過推廣、向下紮根,循序漸進,讓學童認識國產水產品及其豐富的營養,並進而向家庭成員推廣食魚知識,讓臺灣漁業發展成為全民認同、支持的產業。所以透過編輯食魚文化推廣教材,從學校扎根行銷,希望讓我們下一代了解食材來源,永續經營.

進行方式:

1.首先由本校營養師將來自行政院食魚文化推廣教材發到各班
2.播放鱻旅奇員動畫給全校孩子觀賞
3.營養師利用教室電視進行教學
4.請孩子寫學習單
5.從學習單抽獎給獎品

成果描述:

1.學習常見五種食材
2.建立吃陸地上養殖海鮮可以保護海洋的觀念.
3.了解養殖的海鮮不輸野生的,

實施心得:

推廣食魚文化,讓孩子了解營養午餐肉類食材除了陸上爬的雞、鴨、豬、以及牛之外,還有水裡游的(尤其是台灣養殖歷史最悠久的虱目魚以及台灣鯛)。本校除了讓學生了解食農教育的根本,也要對海洋教育有一定的認知。讓孩子活用營養知識,培養能力跟爸媽到超市(市場)買菜。

學習者心得:

1.如果沒有節制濫捕,在多年大量的捕捉之下,一年比一年少,如果又不好好保護海洋,以後就沒有海鮮可吃了.
2.少吃海洋裡有資源枯竭疑慮的海鮮,多吃陸地上養殖的海鮮,可以減少到海裡捕捉海鮮的需求,讓海裡的生物有時間可以好好繁殖、好好長大.

補充:

石斑魚
原本生活在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海域,經常躲在珊瑚礁石縫中。肉質細嫩,魚皮具有軟Q膠質,受到許多人喜愛;又因外形美麗、體型大,具有圓滿、美好的
意義,更成為喜慶宴客時,主人樂於用來招待賓客的魚。全世界主要養殖石斑魚的國家有中國、臺灣、越南等。有些種類的石斑魚,臺灣可以做到「完全養殖」,從卵孵化到長成大魚,每個階段的技術都很成熟,臺灣也因此擁有「石斑王國」的美稱,主要的養殖區在高雄、屏東。
虱目魚
虱目魚是臺灣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已有兩、三百年,而且技術進步,也是完全養殖,目前主要養殖區在臺南。先民將這種魚稱為「遮目魚」或「麻虱目(膜遮目)」,因牠臉上有「脂瞼」,煮熟後,脂瞼會變成白色,把整個臉和眼睛遮起來,流傳到最後,發音轉變成了「虱目魚」。也有人說是從西班牙文的Sabado,或臺灣西拉雅原住民語的讀音轉化而來。虱目魚在臺灣的食用方式頗特別,整條魚都可以利用!無論是魚肚、魚頭、魚皮、魚腸等,各個部位都有不同的料理方式和風味。魚肉也會絞打成魚漿,製成各種好吃的魚丸、黑輪等產品。
白蝦
又稱「南美白蝦」,原產地主要在墨西哥和秘魯之間的太平洋岸。牠們身體強健,對環境的適應性高,肉質又甜美,是目前全世界養殖量最大的蝦種,在臺灣養殖的蝦子種類中,數量也是最多的,主要集中在臺南、屏東和嘉義。白蝦常和其他不會獵食蝦類的魚(例如虱目魚等),一起混養。因為,白蝦屬雜食性,可以吃掉魚剩下的多餘飼料或碎屑物,維持水質乾淨;而且白蝦主要在魚塭底部活動,也不會和其他魚爭奪空間,成為近年來常見的養殖方式。
文蛤
生活在淺海沙泥裡的雙殼貝類,外殼飽滿渾圓,略呈三角形,表面常有黃色、褐色的環紋與斑點。能用強而有力的斧足移動身體,潛入沙地中。然後,伸出兩條白色的水管,一條吸收海水,濾食水中的浮游藻類;另一條則排出用過的海水與廢物。文蛤是臺灣最主要、最常見的養殖貝類,其中以彰化、雲林的產量最多。文蛤常和白蝦、虱目魚一起混養,讓養殖的水池自成一個簡單的生態系。
臺灣鯛
從吳郭魚改良而來的食用魚。吳郭魚繁殖多、生長快、肉多味美,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人類最容易取得、平價且高品質的動物性蛋白質。後來,臺灣人進行品種改良,並以嚴格的生產管理方式來飼養,無論水質或飼料等,都有一定的標準、規範與認驗證管理,不但沒有以前的土味,還達到穩定的高品質,因此改稱「臺鯛」,也成為臺彎養殖產量最多的魚種,主要養殖區在雲林、嘉義、臺南。由於品質精良,目前臺灣鯛多以去掉骨頭和皮的魚片形式,外銷世界各國,甚至還能做成生魚片呢。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從環境生態的學習出發,希望能讓孩子培養愛護環境的態度,將環境保護的行動落實在生活中,感謝老師的用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9-01-0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