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73
葉片數:4
澆水器:2
推薦提報

評分項目

4
4
4
4
4

漫遊府城

發表日期:2020-12-20
發表人:hata2000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王英娘
  • 動機: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9年9月16日~109年10月16日
  • 參與人數:21

目標:

1.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2.體驗最環保、最低排放二氧化碳的移動方式「步行」,學習低碳的生活型態。
3.探索台南市街道並學習如何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感的存在。
4.認識「司法博物館」,增進對法律知識與愛護古蹟的態度,並且學習生活禮節。
5.認識「南門公園」內南門城遺址家鄉歷史,培養愛鄉愛土情懷。

進行方式:

1.與學生討論戶外教育的重要
2.藉由「古地圖」、「google map」規劃步行的路線並認識台南市街道
3.確認參訪的景點並與「司法博物館」預約簡報場次
4.老師事先進行路線勘查,確認活動細節安排
5.了解參觀博物館及古蹟的禮儀指導
6.透過影片介紹司法博物館以及「南門公園」

成果描述:

首先從志開實小步行出發經由健康路、永福路一段、府前路,抵達「司法博物館」。在學校特約導覽人員的解說下逐一進行以下活動
1.由外觀認識地方法院舊址(兵馬營遺址石碑)
2.認識博物館美學
「司法博物館」(原台南地方法院)建於1912年,外觀有著壯觀的圓柱以及圓形的巴洛克式屋頂,進到內部之後就可見到美麗且採光極佳有如奇美博物館大廳一般的壯觀圓頂,圓頂邊的大圓柱雕刻非常精美,地板維持著日治時期原始的維多利亞風格幾何圖形彩色拼花地磚,進到法院裡面猶如進到真實版的近代巴洛克建築教科書中,處處令人讚嘆。
3.分組參觀高塔藝術、拘留所體驗、模擬法庭、庫房、動手做拓印
4.午餐和休息(午餐自備)
《容器減塑》鼓勵學生自備午餐,除了儘量採用最少包裝的食物外,更鼓勵學生用餐盒、容器盛裝午餐,儘量降低塑膠包裝廢棄物的產生。
5.步行到「南門公園」
認識大南門、碑林、甕城、南門電影書院
目前原臺南市區內現存的城門有「悅兌門」、「大東門」、「大南門」、「小西門」,當中臺灣府城的大南門又稱「寧南門」,位於臺南市中西區南門路的南門公園內,大南門目前是直轄市定古蹟。
大南門原建材為泥土牆,之後考慮到府城春夏季時多雨維護不易,於西元1788改建為三合土城,並將城門改為類似大東門型式的兩層樓建築;大南門外圍城牆為半月形,亦稱為甕城成為大南門防禦的最大優勢。
西元1935年,日人為舉辦台灣博覽會,著手整建大南門,將附近闢為「綠園」,並搜羅古碑殘碣陳列展覽。1977年修建「碑林亭」,亭中展示臺南市各時期的石碑。大南門的右方空地上有碑林一座,展示著數量豐富的古碑,是研究臺南市歷史的重要資料。

實施心得:

根據科學家長年研究,全球暖化的主要成因之一,很可能是人類活動造成,若要阻止暖化加劇,日常行為的修正不可或缺,特別是「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生活全體行為的1/4,可見最環保、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走路」的移動行為的減碳意義有多麼重要。
「司法博物館」、「南門公園」課程設計與社會領域結合,融入生活情境體驗,非常適合四年級孩子。
結合台灣古地圖拼接的運用,啟發學生的好奇心,認識早年台灣的樣貌。
在最簡單的移動方式「步行」過程中,指導學生實際觀察生活周遭的環境以及環境變遷的樣貌,可以看見老師想傳遞給下一代的深刻內涵。
在「司法博物館」課程中解說員的豐富知識與巧妙語言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以及透過容易觀察的建築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司法博物館」,最後再帶領學生實際走訪,運用五感依循一層一層引領學生進入「擁抱歷史建築之美」的主題。
善用小活動設計帶領學生認識「大南門」的發展,結合學習單提問,讓學生重新描繪「大南門」區域變遷的發展以及運用五感引領學生觀察「歷史建築之美」。
活動設計最終傳遞的是一個美好的人與環境共好的概念。
關於理念傳遞:用小孩聽懂的話,自然易接受。

學習者心得:

嘗試著透過「走路」的方式「司法博物館」、「南門公園」的大南門、碑林、甕城,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們可以慢慢地行走,觀察街道兩側的店家風格,老師也適時地介紹給我們認識,和平常坐車經過的陌生感覺完全不一樣。
藉由步行認識台南市街道並學習如何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的存在,雖然有點累,但是很值得。
學校安排的「司法博物館」解說員叔叔解的很生動有趣,原來我們常常無意中忽略掉生活中的小細節,透過他的介紹,讓我們對於「司法博物館」有更深刻了解,增進了對法律知識與愛護古蹟的正確態度
郭主任介紹「南門公園」的大南門、碑林、甕城讓我們認識,也安排活動讓我們遊玩體驗南門城遺址,認識了家鄉的歷史。
生動活潑的活動設計,讓我們學習很充實。

補充: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透過本次戶外教育的實境體驗經歷,學生更能清楚了解生活周遭的歷史文化變遷,慢遊是本次課程的核心,透過「走路」的方式也可以認識家鄉的環境,反而可以透過五感,更深刻認識我們家鄉的發展,讓文化得以永續發展將是需要持續實踐的重要核心。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好棒的教學,學校能將學生生活周遭景點融入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自己身邊的人事物,是最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1-01-04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