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發表日期:2025-06-05

114年6月最新消息


生態環境管理-虎頭蜂

7、8、9月進入虎頭蜂的活躍與繁殖期間,進行戶外活動時應提高警覺,避免誤闖蜂群警戒範圍,若在野外遇到虎頭蜂,要掌握「三不一快」原則:不要驚擾、不要揮打、不要出聲,動作放輕以衣物掩護身體快速離開現場;戶外活動建議身穿淺色或光滑衣服,避免虎頭蜂敏感的顏色如綠、藍、黑或表面粗糙的衣帽,長褲最好紮入靴子內。常見長腳蜂與虎頭蜂可參閱校園常見的虎頭蜂與長腳蜂種類(海報)戶外作業虎頭蜂攻擊預防手冊校園生物-虎頭蜂

 

研討會-臺灣國家公園保育研討會

時間:2025年8月28–29日(週四、五)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霖澤館

徵稿:至2025年6月30日,歡迎踴躍投稿

 

外來種-亞洲錦蛙

亞洲錦蛙已入侵南壽山,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自管處)立即啟動兩棲爬行動物資源調查監測及移除計畫,當晚即移除了亞洲錦蛙三母二十八公、班腿樹蛙二隻及大量亞洲錦蛙卵,未來將持續辦理移除作業,並呼籲民眾切勿棄養豢養動物,傷害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管理-琉璃蟻

琉璃蟻入侵蔓延全台,形成數兆螞蟻構築的「超級帝國」。牠們透過多蟻巢聯盟、共生害蟲與強大繁殖力,攻陷農地、癱瘓蜂場,連校園、社區與觀光業也全面失守。有效防治疣胸琉璃蟻進入學校及家園的原則為不讓蟻來、不讓蟻吃、不讓蟻蛀,詳細疣胸琉璃蟻簡介與防除方式可參閱輔導團摺頁懶人包

 

動植物病害-褐根病

逢甲大學13日發生校內榕樹突然倒塌,壓死一名學生事故。台中地檢署今天(16日)邀集林業試驗所的四大領域樹醫生回到現場勘查,在根部發現造成樹木斷根、腐朽的褐根病菌,現場採樣染病的枝幹、土壤等,將科學化驗釐清樹木染病及倒塌原因。相關褐根病防治內容可參閱「樹木褐根病診斷及防治-建議手冊」「樹木褐根病-診斷鑑定與管理(摺頁)」「褐根病防治(海報)」「學校褐根病簡介與相關問題(電子報)」「學校褐根病防治方式與管理建議(電子報)」。

 

外來種-小花蔓澤蘭

小花蔓澤蘭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為開花繁殖期,貿然移除恐造成種子擴散,因此9月前是最佳移除時機。桃園農業局公告,5元為中央的基本收購價,市府今年加碼3元至8元,希望藉此提高「除蔓」誘因,鼓勵更多區域民眾都能響應加入。11月30日前每周一、三、五的下午2時至5時於桃園各區公所農經課或農經所辦理,收購價格每公斤8元,不足1公斤則不予計價。

 

研討會-「2025生態普拉斯:生態 綠領新勢力」研討會

時間:2025年8月29日(五)09:30-16:3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中正堂

報名資訊

 

外來種-綠鬣蜥

綠鬣蜥已入侵高屏等8縣市,逐漸北擴,不僅影響生態,也大量啃食作物嫩葉,造成嚴重農損及民眾驚擾,農業部因此在2019年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將綠鬣蜥列為有害的外來入侵種。移除須謹守「人員要訓練」、「過程要安全」、「方法要適合」等「三要」,可透過戴防護手套、撈網或捕蟹鉗徒手捕捉,或是索套、陷阱捕捉法與擊落捕捉法,確保人身安全。移除時也要謹守「不戲謔」、「不獵奇」、「不汙名化」的「三不」原則。

 

外來種-紅火蟻

日本各地自6月起,陸續發現紅火蟻的蹤跡,本月中旬,東京品川區的東京港大井碼頭才被發現有約600隻紅火蟻出現在貨櫃堆場中,遭到環境省立刻撲滅。

學校環境若發現蟻丘應立即設立警戒範圍及標示,若遭紅火蟻叮螫需審慎處理傷口避免感染,若有過敏反應等現象發生,請盡速就醫。

相關處置方式可參閱輔導團電子報及宣導資訊:

(1)「國家紅火蟻中心-入侵紅火蟻(摺頁)」、

(2)「教育部-入侵紅火蟻(摺頁)」、

(3)「教育部-入侵紅火蟻(懶人包)」」、

(4)「教育部-入侵紅火蟻(宣導影片)」、

(5)「教育部-入侵紅火蟻監測與防治(海報看板)」、

(6)「教育部-各級學校防治入侵紅火蟻標準作業程序」、

(7)「行政院農委會-如何判斷是否為紅火蟻臉書貼文

 

外來種-海蟾蜍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統計,與御史社區合作,每月進行移除調查工作,自2021年11月在野外發現海蟾蜍,從起初每晚可以移除約3隻到5隻,2024年每晚只有發現1隻,2025年迄今尚未發現個體,顯見提升社區保育意識,攜手居民加入海蟾蜍移除活動,發揮關鍵力量,有效抑制海蟾蜍族群往外擴散。

 

研討會-2025第三屆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

時間:2025 年 07 月 16 日 9:0-17:00

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101廳(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號)

報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