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發表日期:2022-12-05

111年12月最新消息


外來種-海蟾蜍

海蟾蜍因耳後有毒腺,若受挑釁或局部壓迫,如捕食者咬住時,噴出毒液距離可逾1米,或導致掠食者吃牠們後身亡。不過近年來有學者發現,澳洲白䴉竟然懂吃海蟾蜍,為了避開毒素,會先將海蟾蜍不斷甩來甩去,甚至將牠們拋向空中,讓獵物感到緊張而將體內的毒液釋放殆盡。接著澳洲白䴉會在濕草上擦拭海蟾蜍,或是前往附近水源處將海蟾蜍沖洗乾淨。老鷹與烏鴉也各自發展出獵食海蟾蜍的方式。民眾一旦發現海蟾蜍蹤跡,可至「兩棲類保育志工」臉書社團(https://www.fb.com/groups/froghome/)進行線上通報,由專家及志工協助鑑定與移除。

 

外來種-魚虎

台灣各大水庫、湖泊、濕地、公園均遭魚虎入侵,如南臺灣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澄清湖、蓮池潭,近年連中台灣的日月潭、北台灣的鯉魚潭水庫及永和山水庫也淪陷。南投縣府與民間合作,以「電撈」方式捕抓魚球,雖捕獲量逐年減少,但要清零仍需長時間持續抗戰。近年國內興起「路亞」釣魚運動,利用假餌搭配釣桿,誘惑凶猛的魚類攻擊,部分釣具業者看準商機,為了販售專門的路亞釣竿,在北部放生魚虎,私下再介紹釣客「獵虎」祕鏡,成為生態隱憂。飼主、宗教團體一再放生,政府抓不勝抓,問題很難解決。

 

外來種-線鱧(泰國鱧)

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水域發現生性兇悍的外來種線鱧(泰國鱧),農業局漁牧科長謝銘表示,近期會請農水署石門管理處派員前往勘查,原則上市府制定移除計畫,會先調查數量與評估危害後執行。

 

生態管理-樹木遠端監控

新加坡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決議遠端監控城市內約600萬棵樹木,將一定高度大小樹木以光達(LiDAR)掃描,產生的點雲圖,管理員可遠端檢視樹木結構、強度與根系分布狀況,遇到不同天氣如刮颱風,或依據傾斜偵測器,知道樹要倒下就預先提防,原每年會發生 3 千件樹木倒塌損害事件,至今已減少到每年 500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