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發表日期:2024-06-17

113年6月最新消息


外來種-綠鬣蜥

南投埔里鎮近年來即不時有綠鬣蜥在田野間出沒,農委會已於2020年公告修正相關法規,將美洲綠鬣蜥新增為「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之種類」和「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人工飼養、繁殖陸域野生動物種類」之一。南投縣農業處除呼籲原飼主莫任意棄養、引發環境生態危機,也提醒民眾若有發現外來種,可通報該處或轄區消防分隊,若自行捕獲可再交由相關單位處理。

 

外來種-北方蛇頭魚

美國密蘇里州日前發現第4起生命力超強、原生於亞洲的「北方蛇頭魚」(northern snakehead fish)案例,這種魚能在陸地上存活數天,直接呼吸空氣,只要皮膚保持濕潤,牠們能在含氧量極低的水域或離開水的地方存活數日,甚至還能「滑過」陸地,返回水中,是極具侵略性的外來種,密州保育局指示民眾,第一步要先確認是蛇頭魚;其次不要將魚放回河中或留在岸上,因為蛇頭魚可能自行回到水中;第三步是切斷魚頭、去除內臟,或將魚裝進密封的塑膠袋來將牠殺死;第四是為魚拍照,將發現蛇頭魚的確切地點通報給有關單位。

 

動植物疫病-褐根病

台南市後壁區南82線道路行道樹經南市工務局辦理委外健檢,結果有45棵行道樹(黑板樹43棵、龍眼2棵)建議罹病移除,相關褐根病防治內容可參閱「樹木褐根病診斷及防治-建議手冊」「樹木褐根病-診斷鑑定與管理(摺頁)」「褐根病防治(海報)」「學校褐根病簡介與相關問題(電子報)」「學校褐根病防治方式與管理建議(電子報)」。

 

外來種-亞洲錦蛙

亞洲錦蛙原本分布在東南亞、中國華南地區,最早於一九九八年在高雄林園、鳳山水庫一帶被記錄,現今族群已在台灣西半部擴散,環境適應力強,雌蛙一次能產下五千顆以上的卵粒。台江國家公園處發現園區內有亞洲錦蛙後,隔年即辦理防治移除工作,自二○二○年到二○二三年四年來已移除四二一二隻,平均一年移除上千隻,但仍無法完全杜絕,僅能抑制其族群成長及擴散。

 

生態環境管理-行道樹落葉資訊地圖

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建置-台中市行道樹「易落葉、落花、落果路段」資訊地圖,有助於清潔隊掌握落葉掉落期加強清掃維護。環保局表示,考量落葉期影響行車安全,將視落花落果量大期間,調整增加人力清掃次數及掃街車出勤頻率。市民擁有乾淨安全的環境,免擔憂落葉期形成「隱形殺手」。民眾如發現落花落果情形嚴重需清理,可通報轄區清潔隊派員清掃。

 

研習會-基因改造動物新知研討會與斑馬魚科學應用

中華實驗動物學會於7/3將舉行「基因改造動物新知研討會與斑馬魚科學應用」精彩研討會,探索基因改造動物應用、斑馬魚的實驗設計、計畫書的攥寫等。課程將申報獸醫師學分、IACUC繼續教育學分。

時間:7/3  9:00~16:00

地點:國家生技研究園區-C棟大樓-A215會議室(線上WEBEX會議)

報名連結與詳細資訊

 

活動-2024東沙生態體驗營

主辦單位: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時間:113年7月19日至23日

地點:東沙環礁群島

(一) 活動費用:學員自付講座相關費用(含鐘點費)及個人活動保險費、伙食費,每人合計新臺幣2,398元整。
(二) 請於113年6月21日內匯款至「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保管款專戶匯款帳號」,逾期將自動取消報名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