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教國際交流

發表日期:2021-10-19
跨國環境議題線上系列講座

疫情無阻環教學習熱情, 跨國線上系列講座逾千名教師迴響熱烈


        為培養學校環境教育教師具備永續發展核心知能,提升跨領域環境教育議題教學,教育部於本(110)年8月至9月期間共辦理4場「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跨國線上系列講座」,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掌握國際永續發展新興議題脈動。
        受疫情影響,教育部改以線上講座方式辦理國際環境教育議題增能活動,4場合計逾千名教師線上參與,透過線上即時提問及互動,突破原本實體學習框架,為環境教育開創嶄新的學習模式。各場次邀請講座主題分享內容摘錄如下:
1.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動物系博士候選人Jo Leen Yap:以「從森林棲地保護討論人猴共生的可能性:馬來西亞眼鏡葉猴」為題,透過棲地環境角度,傳達對待野生動物的正確觀念,並點出人類開發行為導致動物保育和經濟發展的矛盾與衝突,增進參與教師環境教育議題思辨能力。
2.    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題目為「循環經濟:臺灣邁向永續之路的關鍵」,深入淺出方式說明循環經濟概念,打破大眾刻板思維,以「喝牛奶不用養一頭牛」比喻,闡述有些生活用品不見得需要擁有,可透過共享方式促進產品循環使用,鼓勵學校朝零廢棄、零排放的永續循環校園邁進。
3.    日本麻布大學教授小玉敏也:主題為「日本推動學校永續發展教育之實踐」,分享都市學校透過邀請當地政府代表說明環境政策,引導學生參與式學習,嘗試提出市政改善方案,進而發揮環境行動力;鄉村學校積極克服在地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善用遠端視訊教學,提供社區長照機構長者有機會與學生共學,並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發展特色教學課程,成為在地學習亮點。
4.    守護北愛爾蘭之美(Keep Northern Ireland Beautiful)執行長Ian Humphreys:分享「氣候變遷下北愛爾蘭環境教育推展現況與挑戰」,透過北愛爾蘭地理環境、宗教歷史脈絡與教育體制現況,了解氣候變遷教育推動困境,藉由落實生態學校(Eco-school)計畫,以及發起碳素養(Carbon Literacy)培訓認證,輔以接軌正規教育,提升師生氣候變遷教育專業知能。
        雖然因為疫情無法實地進行國際交流,線上講座仍達到開拓國際學習視野、培養跨域專業視角目的,帶給教師在學校環境教育工作上的省思與啟發,意外帶動環境教育新的學習模式,參與者更樂於線上提供回饋並與講者交流互動。尤其在日本小玉敏也教授講座中,線上參與教師主動回饋臺灣偏鄉學校參與地方創生實務經驗,透過發展環境教育特色學習課程,增進地方認同感,提升小校競爭力,也藉由此次日本案例,在教學工作上更有信心翻轉偏鄉教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強調以「素養導向」作為課程發展核心,教育部環境教育政策持續朝「永續發展為導向的環境教育」來推動,期許學校教師無論在環境教育行政和教學工作上,導入永續思維,扣合國際永續發展教育內涵,對接在地環境、經濟、社會議題,融入領域課程教學,積極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以跟進全球永續發展教育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