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績優人員專區


大專院校組卓越獎-許振宏

許振宏老師

環境教育是我的職志,將秉持熱心,持續推廣


許振宏老師於臺東大學服務至今23年,其中19年多均從事校園環境管理及環境教育相關工作。體認到校園環境管理最重要目的是在建構環境教育之支持性系統,支持教師教學與提供學生及教職員工潛移默化之環境,影響極為深遠。做好校園環境管理是許老師推廣環境教育的核心理念,並從校內、社會、國際交流、個人行為示範等四個面向加以推廣。

十多年來許老師致力於能源設施改善、廢棄物減量、中水再利用、新校區五大綠建築、實驗室安全衛生管理、種植3,400棵原生樹種等綠色校園建設工作。此外,也開設綠色課程,各班創設環保股長,倡導綠色行動,培養綠色人格,型塑永續校園文化。逐漸達成本校校長辦學藍圖揭示之發展成為一所綠色國際大學的自我定位目標。

許老師於107年榮獲美國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學術交流獎助,赴美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交流綠色大學主題,探訪普林斯頓等多所世界頂尖綠色大學之實務作為。回國後,推動臺東大學課程與研究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連結,創辦校園農夫市集、綠色辦公室認證與地球週活動等,獲得許多迴響。

在推廣過程中,許老師秉持以身作則與行為示範的理念。多年來,老師家每月平均電費不超過100元,時而徒步或騎單車11公里到學校,目前的相機、計算機與手錶等都已使用超過30年。

由於許老師的推動,近三年擔負主撰本校參加評比之自評報告,獲得全國性與全球性獎項包括:

  • 107年榮獲教育部「107年大專院校校園環境管理現況調查與執行成效檢核」特優獎。
  • 108~110年在全球900多所大學參加之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分別獲得第160、105及74名。
  • 109及110年天下雜誌USR社會責任評比,在中型大學分別獲得第4及2名。
主辦SDGs工作坊-帶領學生分組討論
主辦植樹活動-教職員與學生踴躍參加
主辦2020地球週活動-並擔任環境教育設施導覽解說

中學組行政類卓越獎-林益謀

林益謀老師

努力探索自己的生命並認真過簡樸的生活,是一種愛與使命的生命教育和環境教育的推動者


林益謀老師民國81年任教於曉明女中,將環境教育融入教學中,辦理垃圾掩埋場體驗課程逾十年;83-91年間擔任曉明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推動「曉明社區資源回收站」、「小百合營」、協助臺中市環保局辦理多場「環保芥子營」;91年擔任宗輔室(為該校特設機構)主任,將環保議題融入「為世界祈福禮」中,且利用寒假帶領學生至「寶之林」瞭解傢俱回收再利用、港尾溪「親水親土」體驗活動;102年成立「曉明部落服務團」,為清流部落孩童辦理夏令營,推動「彩虹穀東」及「老梅股東」,幫助青少年探尋部落文化永續發展;109年以薦舉方式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林老師擔任生命教育科召集人,以「人與自然」為主題安排老師進修、建構「生命教育校園文化」,安排「生命教育電影院」賞析與討論環保主題,邀請美術老師以「舊椅新衣」為主題,將禮堂40年的舊鐵椅當成學生畫布彩繪,賦予新生命;廁所門面徵稿彩繪,將環境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強化關懷生命、生態、愛護地球的環保觀念,更落實綠色消費、簡樸生活與食農教育,拓展了多元的環境教育教學方式。

林老師帶領曉明學生夏天舉辦夏令營、歲末送禮物到部落,年復一年累積愛的能量。與部落十年之約,每年規劃不同主題的夏令營,與部落耆老討論,依主題尋找合作夥伴與資源,完成文化交流與學習,而推動的「彩虹穀東」、「老梅股東」除協助當地青年就學、推銷當地農產品、為長者備餐外,曾設立獎學金,幫助部落孩子就學;「賽德克小書」是師生、部落大小反思集結而成的書,共製作了8本,這樣的環境教育創新理念,是落實永續發展最好的見證。

「人與自然」課程著重環境生態教育的養成,努力探索自己的生命並認真過簡樸的生活,是一種愛與使命的生命教育和環境教育的推動者。

共同完成的圖騰
割稻
為世界祈福禮

中學組教學類卓越獎-顏端佑

顏端佑

學習始於環境,環境即是生活


顏端佑老師目前任職於新北市立三重高中為生物科教師,自執教以來,引領學生於學習過程中,探究學習、啟發思考、創新發展,冀望學生能將課本所述知識運用在生活中,而非僅止於對分數的執著;任職教師前曾從事多項工作,因此,指導學生學習不僅是課文中的知識傳遞,而是靈活運用在未來的創造力,改變學習方式正是選擇教職的原動力,在環境中主動學習,唯有走入環境才知環境的可貴,寄望學生能從圍牆內的課本,轉換為環境教育的筆記本記錄每一趟自己的學習,寫下自我的學習筆記。

校園內顏老師在擔任學校環境教育指定人員,規劃學校內環境教育課程,引領三重高中在「永續環境教育評比」榮獲特優之成果,建立校園食農教育環境,以實驗農場的經營規劃建設校園農業,並以「食農綠金進行式」獲得新北市特優之成績。校園內成立生態探究實驗室,與動物防疫處合作收容棄養動物進行生命教育之實作課程。同時為三重高中扶輪少年服務團指導教師,帶領學生至社區、偏鄉及離島之國小,以環境體驗、海洋閱讀等環境服務行動力,榮獲新北市服務學習指導教師楷模王之殊榮。

在推動環境教育的同時,顏老師也積極推動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除了擔任新北市環境教育輔導團員協助各校進行環境教育,目前也任職於新北市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主任一職,未來將協助新北市各級學校將環境教育融入戶外教育、海洋教育,規劃「學習始於環境,環境即是生活」的環境教育目標。

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
學生合照

國小組行政類卓越獎-林愛玲

林愛玲校長

以環教志工自勉,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持續影響更多人以行動深愛台灣這片土地


林愛玲校長熱愛環境教育工作,並視環境教育推動為個人使命,期盼透過個人的行動得以影響更多人對我們生活的環境付出關懷與行動。2001年在三峽建安國小擔任教職時,因為學校所在環境資源豐富,在當時校長的指導下,與全校教師共同努力,設計與實踐螢火蟲生態課程、溪流課程,除了榮獲教育部金質獎、銀質獎的肯定外,更帶動社區民眾開始關注社區生態保育。

2007年商借至新北市甫成立之永續環境教育中心,擘劃全市環境教育中長程計畫,推動溼地教育、山野教育、低碳教育、原生植物保育等環境教育方案計畫,開啟全市學校環境教育新視野,形塑新北市環境教育多元特色。

2013年至2021年擔任米倉國小校長期間,以學校所處觀音山腳、淡水河口之地域特色,帶動全校教師規劃「悅讀觀音山」、「河口野學堂」跨領域主題統整校本特色課程,打造具河口特色之美感空間,更從紅螯螳臂蟹保育出發,設立「保護陸蟹,減速慢行」標示牌,建置陸蟹保育棲地,開發陸蟹QR code,鼓勵社會大眾齊力關心陸蟹生態;以「水」與「綠」為主題,從水資源、能資源以及生物多樣性等面向,打造米倉國小為「水水米倉、綠風校園」永續循環示範校園。此外,更積極爭取與民間組織策略聯盟,拓展學校環境行動面向,與荒野保護協會推動東方環頸鴴保育,結合獨木舟協會、珍古德、台灣原生魚協會、原生植物協會進行戶外教育或棲地保育。八年來,在親師生共同努力下,獲得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臺美生態學校「綠旗」最高榮譽等各項環境教育獎項之肯定。

2021年起擔任青潭國小校長,依舊秉持深耕環境教育信念,積極帶領師生、培訓志工,營造生物多樣性校園,並持續以環教志工自勉,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持續影響更多人以行動深愛臺灣這片土地,以及我們居住的這顆藍色星球。

上課照片
上課照片
活動照片

國小組教學類卓越獎-楊志文

楊志文老師

自民國88年起進行戶外環境教育,這些年來體悟了、見學了什麼?


楊志文老師常常覺得:成為一個老師真的是老天爺慷慨的賞賜!小朋友的天真、好奇心與直觀回饋的善意,讓這份工作滿溢著繽紛光彩。

在鐘聲與教科書交替的時光之外,楊老師期待自己能與孩子們多一些敏感,用全身心的感官與感知,盡可能的伸出觸手,激發對自然敏銳、對環境好奇、對生命有愛的情意!

「風在吹、陽光在笑,你來,讓心吟唱!」山川大地、萬千生態一直殷勤地向我們招手呢!

於是,楊老師明白了自己想做的是帶孩子們去拜訪身旁的自然小徑,在湖山國小王春洋老師的引領下,以直接觀察、親身體驗的手法,一次次地嘗試著生態解說式戶外教學。

接著,楊老師發現了帶孩子們探索自然小徑的神奇與奧妙樂趣,在北投社區大學李思根教授的指點下用建構取向的科學方法,一次次地嘗試著科學技能式戶外教學。

再來,在臺北市立大學劉淑雯教授的指導下融入閱讀理解、跨域統整的策略,一次次地嘗試著走讀融合式戶外教學,並以小組任務的型態進一步地勾引出學生解決問題、合作協力的素養能力。

能成為一位環境教育教學人員,帶孩子到戶外進行探究,掘鑿出現實世界的真情、善意、美感,伸出雙手與蒼茫天地建立一種神秘且深層的連結,這真的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了!

走在小徑上,打開感官經驗來體驗世界,用簡樸的教學方式與孩子們一起探涉環境、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這一刻,楊老師無比慶幸自己能擔任徒步探索的環教解說員。

龍鳳谷遊客站戶外解說
北海岸戶外教學
台北領隊群組貴子坑

行政機關組卓越獎-張煇志

張煇志校長

做個有想法也要有做法的人,逐步落實宜蘭縣環境教育系統觀,用創意幫人圓夢


張煇志校長凡事多以身作則,用心去感染校園中及身邊的每一個人。從94年在宜蘭縣頭城國中擔任教職開始,就相當積極參與並推動環境教育之工作。民國100年,擔任全縣環境教育承辦人,承辦期間除規劃全縣中小學環境教育相關計畫外,更完整規劃了宜蘭縣的環境教育接下來的道路。

擔任蘇澳國中校長期間,延續宜蘭縣整體系統性發展,推動再生能源科技創意教學與永續校園場域經營,在校內規劃太陽能追日系統、微型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全面太陽能屋頂及再生能源實作教室之建置,打造全臺最有電的學校。更用再生觀念循環各項資源,在校園內規劃全校雨水回收系統、用老舊大樓成就慈心華德福高中、用樂齡中心活化全鎮長者及讓書循環建置多個書庫。

軟硬體兼施外,張輝志校長還運用創意,讓環教加值。擔任三星國中校長期間,建置環境探索及再生自造兩大園區,以生命教育及環境教育為校本,承擔全縣各項中心學校(生命教育、能源教育、生態學校、永續校園、108新課綱),積極開發環境探索及再生自造兩大學校示範學習園區,讓全縣親師生能因此受益。運用各項廢材加上創意,讓所有親師生進行創造實作,累積一份又一份讓人喜歡的成就感。為了讓學校的每一份子(校長、教師、學生、教育合夥人),張輝志校長更針對十二年國教及108新課綱的教育政策及現代教育思潮所研擬,打造孩子的圓夢計畫。站在偏鄉幫助偏鄉:組成青少年國際志工團,給予成長教學課程,能勇敢地追求未來的夢想,並展現他們的生命力。

運用創意,讓環教加值
機器人教室
三星學生圓夢實驗基地

大專院校組卓越獎-張學聖

張學聖教授

以跨領域對話,對應環境與社會系統平衡的挑戰


張學聖教授兼系主任認為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跨領域合作乃是重要因應策略,因此,近年配合課程規劃、推動氣候變遷創新教學,組成跨領域教學團隊,並在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推動了三屆跨領域環境教育工作坊。

第一屆以「土地使用因應氣候變遷 - 韌性城市」為題,專業領域橫跨都市計畫、防災規劃、地政、創意設計及建築等。老師們引領學生不同專業相互對話,進而提出整組共識策略構想。此次跨領域對話之學習成效超乎預期,學生們跳脫本位專業思考,接收組員間不同背景專業與看法,最終提出環境實踐因應方案。第二屆以「SDGs永續發展目標之前瞻城市」為題,橫跨領域包含:環境生態、海洋資源、空間規劃、交通規劃、健康照護以及建築設計等。基於前兩屆活動推動的經驗,第三屆跨領域環境教育推動,則編撰了「跨領域教學實施指南」,研擬跨領域教學合作的操作步驟,並建立了各階段活動的推動設計。第三屆以「建構水韌性城市之調適策略」為主題,以提升教師教學課程設計面向之深度與廣度,讓教學更具活潑多元。活動依照DPSIR架構設計任務,在專業分享、換位思考、知識能力補給、腦力風暴等活動設計下,透過密集討論、激發同學研擬氣候變遷的對應策略設計方案。

經由歷次環境教育活動之推動,各校聯盟教師共同的參與設計與努力,使得跨領域教學的理想在實驗中學習。未來期待跨領域環境教育的推動,能在教學體制的設計、教學課程的設計面向等,能有更多的支持系統建立,以加強跨領域交流推動面向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強化同學專業學習與解決問題能力,發揮環境教育綜效。

跨領域環境教育工作坊
跨領域環境教育工作坊-小組
跨領域環境教育工作坊-合照

中學組行政類卓越獎-張至誠

張至誠老師

將心中環教火苗傳遞他人,發光發熱而改變世界


張至誠衛生組長在行政端訂定學校環境教育實施計畫時,使環境教育在校園中無所不在,「環境教育即生活」,為了讓學校所有師生與「環」同行,在新的年度上,訂定學校環境教育實施計畫,確認每學年對環境教育的推展方向。於各科領域研究會和課發會中,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各科教學時程。

在校除了配合政府推展環境議題的活動與宣導、校園環境美化與衛生打掃工作、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工作、美化綠化競賽活動及有機菜園的實務推展,必須發揮巧思及創新設計,舉辦別出心裁的多元活動,讓學生在愛護地球上有更豐富的認知,才能增進學生學習動機,所以,在與老師討論及協同合作上,探索如何在國中時期改善孩子學習力、自信心與成就感,而決定精心設計環境教育-行動研究課程。

例如設計環境教育行動研究課程如辦理班級蔬菜有機體驗、環保走秀以及國際交流,正式成立創客教室,讓高關懷學生在從做中學,透過從「做」中學,進而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環教課程上,而重視以自然為主題的特色活動,成功讓學習低成就的孩子增加成就感以及心情放鬆,達到抒壓效果,朝生態、生産、生活的「三生有幸」的目標前進。培訓環保大使,推及至他校、家庭及社會,持續經營fb-生態有機菜園及環境教育專區的平台,傳達環境教育精神,讓師生、家長及親朋好友透過網路分享,使他們看見大自然的美,成為捍衛環境的尖兵。

看到學生的改變及成長,就是我原動力的源泉,也促使我更積極推動環境教育。

班級有機蔬菜體驗
107年國際交流
108年環保走秀特色活動

中學組教學類卓越獎-賀華興

賀華興老師

愛護埤塘如同愛護我們的靈魂之窗


賀華興老師教職生涯中致力於環境教育融入學生學習活動課程之中,不僅開設環保特色課程、成立環保社團外,更帶領學生執行公民行動力。另外,透過校園環境水生植物、魚類復育、微生物觀察、水質檢測的化學實驗,更指導學生參與環境教育專題小論文比賽及科展等活動,積極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師生之間更培養出默契,協力著作出版環保相關書籍、摺頁、社區彩繪、環保明信片、桌遊創作等,並將環境教育成果逐步從校園推廣到社區及產業。在河川保育方面,率領楊梅高中學生齊心守護社子溪及參與社區服務,環境行動力成果廣泛且顯著。

社區環境教育推動部分,賀老師協助鄰近的高榮社區進行水生植物、台北赤蛙保育及環境教育,並推動友善農業,協助申請環保標章,農作物推廣。負責環境教育活動規畫與課程教案設計,協助郭元益食品公司獲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繪製桃幼工業區汚水處理廠導覽圖並編寫設計解說牌內容,推動辦理楊梅區農會食農教育及環保活動。

賀老師同時擔任台灣魚類保育協會理事長,出版魚類保育相關書籍、摺頁、明信片,於新北市推動高、國中小校園復育青鱂魚活動,營造棲地保育復育紅皮書中的魚類如史尼氏小巴等,及有關淡水原生魚類環境教育。於海科館展示濕地淡水原生魚類,成功復育國家一級保育魚類---巴氏銀鮈,建立生活史、貢寮水梯田復育青鱂魚;另與觀光工廠合作,於綠標生活館舉辦原生魚展示及環境教育活動,多次與美、日學者交流,了解各國對魚類的保育相關措施。

賀老師以身居陂塘之鄉為榮,並以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為終身職志。

介紹台灣原生水生植物介紹及環境教育推動
於戶外指導學生於青塘園實施野外水質檢測及微生物觀察
指導學生實施瀕臨物種DNA實驗

國小組行政類卓越獎-劉雲傑

劉雲傑老師

空間活化綠手指/點石成金魔法師


劉雲傑校長為了化解校內親師因學校環境管理問題所產生嚴重對立的危機。找出「校園環境」的危機,即是發現「空間活化」的轉機。針對亂石磚瓦、荒煙漫草、長期積水、毒蛇出沒的校園死角,以及雜物推放、殘破不堪、安全動線受阻、環境缺乏美感,乏人問津的閒置空間,進行校園環境總體評估,列出局部改善的先後順序,進行全方位的校園閒置死角的改善,並依據既有的閒置死角的特質,融入環境教育學習主題,開發系統的校園戶外教室。

融合了「永續校園」、「空間活化」與「課程導入」的經營策略,劉校長逐步化解爭議性的學校危機,化危機為轉機,博得親師信任與認同。劉校長將這股信任與認同,轉化為「校園活化改造工程,帶動環境教育課程發展」的共識,將「空間死角」轉化成「空間課程」,提供學生真實的學習環境,翻轉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延伸教室與教科書的學習範圍,以校園改造工程帶動環境教育課程發展,並呼應108課綱素養導向內涵,設置並帶出系統「環境教育主題校園戶外教室」,進而開發「環境教育素養課程」。

劉校長致力推廣學習走出課室、教學師法自然(No Child Left Inside)」的環境教育理念;也藉由分享成功開發「綠色永續/青靚中平 環教主題戶外教室」的校園空間活化經驗,博得國外姐妹學校和親師信任與認同。

青蛙池塘
飛輪電力公司
魚菜共生指導照片

國小組教學類卓越獎-卓鴻賓

卓鴻賓老師

教育要紮根、環境才永續


卓鴻賓主任置身環境教育場域已逾15年,以課程發展為基底,推展、深化、並結合能源教育和食農教育。例如能源教育育樂營隊、省水達人分組實作、風力發電機創作、手搖發電機開發、太陽能車競賽及烘烤爐體驗。在學校操場周邊遍植洛神花,在冬至前夕,邀集親師生及社區志工採集洛神花,除了可以讓全校師生品嘗到可口酸甜滋味的洛神花湯圓外,而且更讓學生體驗與實踐農場到餐桌完整的歷程。學校師生並在東海大學聖誕文創市集擺攤。在二十一世紀,知識因資訊科技快速傳遞與取得,我們要教會學生的是什麼樣的能力?他重新解構課程與教學架構,認為環境教育是一個可以運用機會與趨勢,強調引領孩子走出課本、踏出教室,進入自然環境,進行真實情境的體驗與深度的探索。

在中低年級階段,卓老師透過綠色繪本之主題書展、導讀、融入領域教學策略,發揮繪本閱讀的磁吸力,從小涵養孩子點滴積累環境教育的知識;而在高年級階段,推展讀報教育,結合心得剪報,運用心智圖、魚骨圖學習思考策略,讓孩子在環境教育議題的學習更有脈絡。並且利用午休時間,自發性成立社團,認識校園及社區動植物,並培訓學生代表學校參加縣級認識動植物比賽。

透過實踐綠色家園、與自然互惠共好;利用環境規劃,啟發浸潤式學習—深蹲學習,積極透過落葉堆肥、多層次及原生種植栽的規劃、開放性蝴蝶園、透水鋪面、雨水回收與親和性矮籬拉近了學校與社區的距離,卓老師成功地打造了一所森林化的小學;更投入社區營造,整合推行社區走學課程、特色遊學體驗,擴散環境種苗,讓在校學生蘊含豐富的環境學習素養。長年下來,卓老師營造學校豐富生態環境與特色課程,吸引跨學區學生就讀,翻轉學校裁併校的危機,堪為教育典範。

食農教育採集洛神花
認識動植物活動
灌蟋蟀大賽

大學組行政類卓越獎-賴美秀

賴美秀講師

綠色大葉

深耕環境教育

從心開始


賴美秀講師非常感謝教育部評審委員之肯定與支持同時很榮幸能將大葉大學之推動作為及成果與各界一同分享,最重要的也藉此確立大葉大學發展環境教育的整體展望與身為高教機構所肩負的社會環境責任。大葉大學創校初期就以「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的原則進行相關規劃,校園四周有大量天然林木環繞,校內各項設施更融合了八卦山區的自然環境、綠色科技研發能量以及綠色美學設計理念。大葉大學一直以「永續之綠色大學」做為校務發展之願景,在環境教育法公布後,大葉大學即成立「環境教育中心」,國內第一個同時獲得「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單位,為推廣環境教育,積極與各級機關學校「環教遊學策略聯盟」合作,進行巡迴推廣並提供種子師資,以課程融入方式,鼓勵師生參與環境行動,向下扎根永續環境推動,善盡環境教育資源共享。

賴美秀講師積極協助大葉大學環教場域推出適用於各級學校學生之多樣化環境教育課程與體驗活動五套教案(「水水大葉」、「能量大葉」、「八卦:山與海」、「八卦臺地眾生相」以及「水土防災先鋒隊」)。透過自然環境探索活動,體會經驗學習的意義、歷程與應用,讓學員更融入環境體驗及反思回饋。大葉大學將校園與八卦山臺地、彰化平野及彰濱海岸之生態環境,以及在地人文民俗資源串聯成一條具有環境教育內涵之休閒與文化學習動線,為大彰化及中部地區創造一處優質豐腴的環境教育基地。在環境教育推動的道路上,還有許多課題與進步空間,願與大家共同切磋與相互勉勵,齊為環境未來而持續實踐與奉獻。

學生透過自然環境探索活動,體會經驗學習的意義
以課程融入方式,鼓勵師生參與環境行動

大學組教學類卓越獎-洪慶宜

洪慶宜教授

守護環境

永續水資源

行動學習動起來


洪教授自91年設立長榮大學河川保育中心,協助環保署推動民眾參與與河川整治工作,透過環境教育鼓勵民眾進行污染通報、淨溪、淨岸、水質監測及環境教育等河川守護工作,連結二仁溪、鹽水溪、將軍溪學校、社區、團體,形成河川守護網絡,成功經驗催生全國水環境守護襄助巡守隊政策。95年更發起「水環境教育獎章」專題式行動學習活動,推動各學校學生走出教室,並引發學校、教師及家長積極參與環境行動。洪慶宜教授發起建構的「水環境教育獎章」制度,引導學生由自身不產生污染,到挺身對污染抵制,再到成為永續發展的擁護者。鼓勵學生學習水環境保育,也在長榮大學內、歸仁的社區、學校、民間團體及全臺各地學校或社區,來分享他在河川整治結合環境教育的經驗,持續推動民眾參與,建構二仁溪水環境守護學習圈,『運用所學守護我的家鄉,沒有放棄的權利。』

洪教授長期奉獻河川整治工作,推動生態保育有成。洪慶宜教授曾說推行制度最困難的是在於民眾參與,及如何取得雙方的信任感。因此,他從致力於環保的人士或對環保意識較強烈的民眾來進行遊說做起。而大部分的人對環保意願並不是很高,要擴大民眾參與還是有難度。因此,更需要透過環境教育來引發民眾對環境保育的概念。

除了在大學推動環境教育外,洪教授更認為環境教育應深入小學至社區大學各個角落,環境教育的目的是在改變個人的環保行為。引導學生由自身不產生污染,到挺身對污染抵制,再成為永續發展的擁護者。投入河川汙染整治多年的洪慶宜教授相信,環保絕對是沒有終止的那一天,對環保的需求也會據理力爭,並以更嚴格的標準來檢驗,才能帶動環境保育的意識,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汙染也在改變,只注意社會的進步,環境污染也只會增加並不會減少。

學校、教師及家長積極參與環境行動
洪教授長期奉獻河川整治工作,推動生態保育有成
環境教育深入小學至社區大學各個角落

高中職組行政類卓越獎-曾秀菊

曾秀菊老師

這是個撒種的工作

期待種子萌芽成長

結出百倍的果實


曾秀菊老師認為自己有幸在一個看重環保的學校任教,承接著前人努力打下的美好江山,個人的使命是扮演好承先啟後的傳棒者。從家長、孩子們參與環境教育心得中獲得推動的力量,也從教師社群進修中得到養分,滋養心靈,提供困境時的抉擇與堅持。

曾秀菊老師摘錄一則家長的心得:看過「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讓她心生警惕,無奈就算想多帶孩子踏青,卻因為周末假日人潮而卻步。有一次的活動應該是單純的勞做-拔除綠癌植物,沒想到讓這位家長和女兒獲得一個很高品質的参與體驗。活動前幾天因空污不適的呼吸道,也在當日不藥而癒,最大的收穫是原本害怕昆蟲(包括蝴蝶)的女兒承認,其實蝴蝶挺可愛的;她已經在期待明年五月的活動了,參加這活動的短暫「後遺症」是走在路上會有強迫症,看看身邊的行道樹,綠化植物,有沒有可疑的不良藤蔓攀爬其中,需要我們出手!因此,曾老師也很重視每一次辦理的教學,對學生們是否能有深刻的影響。

學校環境教育該從生命教育出發,在推動上應是全面的,從環境的營造開始,使校園生物多樣性能夠呈現,讓校園的美可以從靜態延展到動態,蟲鳴鳥叫蝶舞的身影在校園中處處可見,使得都會區的孩子在校園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進而導引孩子欣賞、保護環境。

環境教育的課程融入教學、相關活動(含專題演講、戶外教學或競賽),讓課堂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或藉由有趣的活動參與,讓孩子們有不同的經驗,進而引起好奇心,去關注、去探索。而環境設施不論是節能減碳、落葉堆肥、污水處理、垃圾分類區、生態池或蝴蝶蜜源區等的設置,都會是學校推動環境教育的助力。

「教育、再教育」是環境教育的不二法門。曾老師個人深深的期待:中學階段的環保種子萌芽後,終有開花結果的時候。她更期待遇見曉明人就會遇到環保人,這是我們所喜悅的,也是在教會學校中天主給予我們的特別祝福!

單純的勞做-拔除綠癌植物
蟲鳴鳥叫蝶舞的身影在校園中處處可見,使得都會區的孩子在校園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環境教育的課程融入教學、相關活動(含專題演講、戶外教學或競賽),讓課堂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

高中職組教學類卓越獎-謝莉芬

謝莉芬老師

身為地科老師,推動環境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事!


謝莉芬老師是一位高中地球科學教師,畢業於臺師大地科系所,謝老師致力於將環境教育融入學校教育之中。任教十八年來,除擔任臺北市地球科學、環境教育輔導團教師,102-106學年度更召集成立「航海家臺北市跨縣市跨校地球科學教師專業社群」,藉由共備、觀課、議課、專題演講、參訪、地質考察等,精進高中地球科學課程教學與環境教育。

謝老師在環境教育成果豐碩,將地球科學從必修課程到研發跨科、跨領域特色選修課程,從傳統的室內課程到戶外教育體驗與觀察,並榮獲教育部103年度「特色領航-課程設計與教學創新方案」甄選教學創新組特優。特色課程「地球科學與人生」之「自然體驗與觀察」學習場域從教室擴展到校園、公園、機構、近郊與國家公園,這是地科教育,同時也是環境教育的學習與推廣課程。謝老師的地球科學課程採用多元學習方式,如講授、對話、分組活動、心智圖、SWOT分析、自然體驗、影片欣賞、專題演講、參訪、地質考察等,是課程的橫向提升,是質的精進。

謝老師不僅在校園內推動環境教育,也把課程縱向延伸,積極推廣課程理念,邀請大學科系、機構的指導與合作,從辦理學生活動延伸到校內教師、跨校社群教師研習,也舉辦環境教育中英文演講,拓展環境教育的視野。來自中國大陸廣東校長團體、澳門大學附屬中學聆聽謝莉芬教師開設「地球科學與人生」課程的分享,謝老師並受邀至中國大陸福建、四川、澳門演講與授課、觀課,將臺灣環境教育發揚至國際。

謝老師認為自己擔任地科老師真好,能在大自然中身心安定,也期待學生從看見、感覺、體驗、欣賞環境、進而願意瞭解、讓戶外造訪成為生活,更激發愛護之心。

戶外教育體驗與觀察
戶外教育體驗與觀察
辦理學生活動延伸到校內教師、跨校社群教師研習

國中組行政類卓越獎-謝元入

謝元入校長

愛我故鄉

同我家人

護我家園


謝元入校長自擔任偏鄉南化國中校長,秉持教學是人性塑造的工程,設定學校課程與教學目標,讓學生做個成熟的社會人,懂得感恩惜福,欣賞包容,把學生教成自然人,懂得看護環境、尊重大地,尊重學生多元智慧、引導學生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發展學校課程達成策略,進行有效管理。

謝校長在環境教育的推動上不遺餘力,擔任環境教育輔導團副召集人,藉由教師精進社群,共同擬定校本課程發展主題,分組完成課程設計及教學,循序漸進推動以學生為本、在地思維的教學方案。甚至延伸到社會環境教育,擔任臺南市綠手指生態關懷協會與台灣生態協會理事,希望以生活(友善校園)、生命(生涯與家庭)、生態(社區與環境)之三生深耕核心。

謝校長在南化國中的環境教育推動上,包含硬體與軟體方面,南化國中校園廣達4.7公頃,學生卻只有100多人,校園設置能源教育設施,包括十二盞路燈和五十盞地上燈,採風力、太陽能發電,白天蓄電,夜間提供照明,既環保又省錢,也是很好的生活教材。由於校園綠地多,除了在學校設置太陽能路燈、草地操場、生態農園,並將雜草叢生的後山步道重新整理,成為學生運動休閒的重要場所,學校教師依據學校自然生態環境及烏山生態之美為原有素材,建構生態學校,並規劃「國際生態英語烏山學習步道課程」,群策群力、互助與區域整合,研發出在地深耕教學課程。

謝校長也與南區水資源局合作推動水資源環境教育,透過單車走讀的方式將鄰近的曾文水庫、烏山風景區整合成教學課程,讓學生能充分利用學校周遭生態進行生活化教學,建立對故鄉環境的在地情感,不但取得台美國際生態學校銀質認證,並連續三年榮獲低碳校園認證。校園後山有一片廣達兩公頃的樹林,內有桃花心木、相思樹、鳳凰木等樹種,但久未整理以致雜草叢生,過去少有人跡,學校加以整理成生態步道,既提供師生健走紓緩壓力,還能認識多樣性動、植物,成為學校最佳的戶外教室。

推動以學生為本、在地思維的教學方案
校園設置能源教育設施,獲得低碳校園標章認證
校園後山整理成生態步道,成為學校最佳的戶外教室

國中組教學類卓越獎-張毓禎

張毓禎老師

有心要做就不要遲疑


張毓禎老師剛從大學畢業分發至嘉義市服務,恰逢環保署成立需各縣市種子教師從此他就踏入環境教育的工作,加上喜歡生物調查將教育、調查、家庭娛樂結合,並將調查結果樂於與他人分享,進而與同好和當地民眾建立成友好社群,在帶領學員進行戶外環境教學時,他覺得時時得到助益且越來越得心應手。

張老師結合鄰近小學與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於館內二樓小小動物園進行昆蟲生態及棲地的展示並進行與民眾交流活動,並協助彰化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及科學教育中心推廣偏遠學校生物、環境、科學及文化產物等教學活動。

張老師也將生物的學識與經驗貢獻在環境教育與學術上,他過去投稿科學教育月刊17篇,著有《我們都是觀察家》、《科學勞作一點零》,到小學、國中及社區的進行解說人員訓練,指導學生長期生態棲地研究與監測,回收瓶罐製作科學玩具活動,及利用枯枝、落葉及種子製作藝術作品的「朽木奇兵」課程。

張老師雖然目前已從北興國中退休,但張老師仍然持續推動生活中的環境教育,張老師不但是教育部環境教育人員經歷認證百大先鋒,在民國101年獲教育部林聰明次長親自出席頒證,這代表著張老師對於學校環境教育的推動熱情及積極投入。退休後,張毓禎老師不但不認為自己已卸下環境教育推動的工作及任務,更積極獲得教育部的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展延,可見張老師將這份環境教育的使命作為終身的志業,其對於環境教育推動的貢獻及熱情,更是值得大家學習與讚揚。

與當地民眾建立成友好社群
進行昆蟲生態及棲地的展示並進行與民眾交流活動
指導學生長期生態棲地研究與監測,回收瓶罐製作科學玩具活動,及利用枯枝、落葉及種子製作藝術作品的「朽木奇兵」課程

國小(幼兒園)組行政類卓越獎-黃建榮

黃建榮校長

為世代永續發展而教


位於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旁邊的岳明國小,距離海邊不遠,緊臨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原本因少子化,處於老社區,有被裁併的危機。但這幾年卻聲名大噪,且頻頻得獎,除了全校師生的努力,關鍵點更在於學校的大家長-黃建榮校長的用心治校,化危機為轉機,黃校長的專長是環境教育,決定推永續校園,他從學校的硬體開始著手,開闢生態池、做了很多節能措施。再改善軟體如老師教學等,而後引進食農教育課程,對環境友善關懷土地。並以社團為主,重點發展帆船運動等。這些都是讓岳明逆勢成長的契機。

黃校長以環境教育的理念,連結社區及在地環境資源推動發展校本課程,成為一所全校式的環境教育學校,榮獲行政院教育永續發展獎、第二屆國家環境教育優等獎、經濟部推動能源績優學校傑出獎等肯定。讓一所瀕臨裁併校的偏鄉小學重新被看見,並深獲家長信任與肯定,學生人數倍數成長,並進而於105年申辦轉型為全國第一所公立轉公辦民營的學校。

岳明國小在黃校長的帶領下不管是硬體上的綠色設施如太陽能板、雨水中水回收再利用系統及時空部落,或是軟體環境上的食農教育、海洋教育等特色課程,都以培養出一個懂得愛地球、重視環境議題的「全人教育」為目標,讓僅有87人的特色小學就像隱隱發亮的螢光,引領更多人對地球環境的重視。

岳明國小的食農教育內容與幅度都很驚人,有計劃的讓幾乎全校的同學都參與了,而且不單作課程的安排,也連結到一些重要的活動,讓學校生活中時時充滿著食農的想念。

黃建榮校長一直認為學校是個大家庭,要讓每個人在這裡得到最大支持。岳明國小秉持著「許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幸福的未來」的理念,願景要讓岳明國小成為「海角一樂園」。校長推動環境教育已屆三十年,將環境教育視為終身的志業,戮力為世代永續發展而教!

連結社區及在地環境資源推動發展校本課程
海洋教育特色課程
環境友善關懷土地

國小(幼兒園)組教學類卓越獎-李宏文

李宏文老師

身為教師最快樂的,是引導小朋友環境教育從小做起


李宏文老師推動環境教育已有15年的經歷,李老師任職小學是屏東縣高樹鄉新南國小,新南國小位於高樹鄉新南村,涵蓋新南勢、大邱園、公館園三聚落,新南社區的小朋友,弱勢學生多,早期必須徒步到鄰近的田子國民小學就讀,現在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它不只是一個教育場所,更是整個新南村的生活與文化核心,傳承著教育國家下一代的神聖使命。

在這次評審的委員印象中,李老師的教案極具創意也展現了環境教育生活的落實面,更能看出李老師推動環境教育的積極與熱誠。尤其李宏文老師的本土教學,運用了各種的生活體驗方式、社區關懷、本土語言學習,讓本土教學與環境議題、環境認識,災害防救連結。

在李宏文老師本土教育中有以帶著新南的孩子依著快樂旅行的方式,同心協力體驗以前討海人的謀生方法-「牽罟」,藉由體驗讓孩子認識這一種臺灣古老的捕魚方式,也讓我們的孩子了解資源永續,體驗與自然共存共榮讓生命生生不息。李宏文老師也以故事、繪畫及生活體驗,分享週遭環境經驗,落實環境教育全面推廣,並在繪本世界中,帶動更多學生、家長關心自己居住的環境並喚醒民眾對環境的覺知。另外,李老師更以本土語言融入防災教育,在學生的回饋單中,又一個令人深刻的故事,一位學生在學習單回應「當我把這些防災諺語如“一萬好算,萬一難防”和阿公講時,阿公都會講耶!而且他還好高興一直解說個不停,這是我第一次發現阿公對學校進行的課程這麼感興趣」,這個例子我們看到本土教育融入環境教育學習,不但引導學生更影響了家庭對環境及本土教育重視。

李老師說:在新南關於環境教育或許我想做得太多實踐的還不足, 但是希望您和我一起「 看一看、探一探」是否還有可以再更加油, 所有孩子關於環境的美好學習經驗,都是透過學校老師與家長團隊一再的檢核、省思與回饋 所塑造而成,我最想做的就是陪孩子在每一個環境教育可以學習更好的事物上做最完美的要求。

李宏文老師堅信~如果我們對大自然不善,終有一天大自然會反撲,若能以善念對待自然,自然也會用相應的方式回報。

李老師推動環境教育的積極與熱誠
帶著新南的孩子依著快樂旅行的方式,同心協力體驗以前討海人的謀生方法-「牽罟」
以故事、繪畫及生活體驗,分享週遭環境經驗,落實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