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趣~綠能魚菜共生~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1 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策劃/執行人:黃聿娜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4.04~2024.05
- 參與人數:28
目標:
1.藉由介紹綠能魚菜共生系統,讓學生對此系統及綠色能源有相關的知識建構,並理解能源循環對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更加珍惜及愛護環境。
2.透過實際種植來理解水耕的種菜模式,亦期望學生透過此一課程學習思考如何能以更友善的方式解決環境的問題。
3.以校園為教學題材,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並讓學生從實做中學習,培養責任心和問題解決能力。
進行方式:
1老師先以教學影片、校園導覽解說板等教學形式向學生說明綠色能源以及魚菜共生系統。
2.帶領學生至校園魚菜共生系統進行種植活動(黑葉白菜)。
3.定期帶領學生至魚菜共生系統巡視及觀察黑葉白菜生長情形。
4.討論遇到菜蟲時,如何以對環境友善的方式解決問題。
5.進行採收。
6.填寫學習單。
7.反思、回饋和分享心得。
成果描述:
1.學習綠能魚菜共生系統的相關知識,增加學生對綠能魚菜共生系統的知識建構。
2.透過實作的方式,讓學生能從做中學的過程獲得經驗累積,增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責任心。
3.透過對綠能魚菜共生系統的介紹及實際種植,讓學生能更了解校園,並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結合,加深學生對此系統及虹吸作用的印象。
4.學生透過小組討論,習得團隊合作的精神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施心得:
1.學生透過此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在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都有所提升,也可見以環境為教材做學習,是個能讓學生收穫頗豐的學習方式。
2.學生於過程中不斷分享自身及家人的經驗,能引起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更多學生喚起相似的經驗,也一並給予較少接觸水耕的學生帶來學習及知識的補充。
3.學生常常自主性前往巡視,並互相討論,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4.學生透過這次的學習活動,更知道如何友善的對待環境,並更加珍惜不破壞環境。
學習者心得:
1.我覺得魚菜共生是一個很有趣的循環,讓魚和菜都可以長得很好。
2.我覺得比起土耕,我更喜歡魚菜共生的種菜方式,覺得很有趣。
3.原來菜蟲除了灑農藥外,還可以噴辣椒水,這樣就不會破壞環境了。
4.採收完自己種的菜並帶回家煮,感覺吃起來很健康,也特別香。
補充:
魚菜共生系統為校園一隅,介紹及實際種植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於校園的角落更有感覺,也更貼近生活經驗。
課程參考影音:
自然變Maker_魚菜共生好朋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n4xuE43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