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無家可{龜}一個家
- 環境議題:飼養動物
- 執行方法:觀摩學習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J30 了解人與周遭動物的互動關係,認識動物需求,並關切動物福利
- 策劃/執行人:周詩涵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學年度
- 參與人數:13
目標:
1.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觀察動物的行為特徵以及它們的生活習性。
2.通過照顧動物,學生能夠學會如何承擔責任。
3.培養同理心和對其他生物的關愛如何尊重和善待動物
進行方式:
1.確定陸龜的種類:了解它的具體需求,包括食物、棲息環境和健康管理
2.室內棲息地:準備一個適合的龜箱設置燈光和加熱裝置(如加熱燈)。
3.室外棲息地:如果是在室外,準備一個安全的圍欄,避免其他動物的干擾,並確保有遮蔽、陰涼處和飲水源。
4.提供適當的飲食:根據象龜的種類,提供適合的食物,包括新鮮的蔬菜、水果和特定的龜糧。
成果描述:
1.每天會有各班的小志工輪流打掃陸龜的室外住處,
2.每天幫陸龜泡水幫助象龜排便.排酸
3.老師們也會熱心提供陸龜所需物品 新鮮蔬菜 水果 飼料,學生也會去摘學校種植的地瓜葉 秋葵 茄子等蔬菜給烏龜吃
實施心得:
這隻陸龜是學生在學校發現的流浪烏龜,學校為保護和救援為目的
教導學生可以提供牠們一個安全和適合的生活環境,幫助牠們康復和適應。
飼養陸龜可以提供有關爬蟲類動物的教育機會。了解牠們的生活習性、生態需求和繁殖方式,可以增加對自然界的知識。
學習者心得:
學生A:知道陸龜的壽命可以到幾十年,飼養前應該好好思考不隨便棄養
學生B:能餵養動物和與牠互動感覺學校生活多了不一樣的樂趣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