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小小生態營-認識校園鳥類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林愛玲/吳政倫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2.07.05
- 參與人數:35
目標:
1.提升親師生的環境素養,並了解棲地維護的重要性。
2.瞭解鳥類與環境生態的關聯性,探訪校園多層次綠化棲地。
3.學習觀察校園及附近鳥類的特性、分類及環境知覺與意識。
進行方式:
1.講師帶領生態營親師生35人,至青潭溪和校園觀察鳥類,發現金背鳩、家燕、台灣藍鵲、五色鳥、紅嘴黑鵯、白脊鴒、小白鷺、夜鷺等鳥類。
2.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單筒望遠鏡,以及如何觀察鳥類。
3.透過望遠鏡說出不同鳥類的特徵,以學習如何正確辨識。
成果描述:
1.透過實際踏查,可發現校園鳥類眾多,各區都有不同的鳥種出沒。
2.走出校園,沿著青潭溪畔可以發現許多棲息在溪邊的鳥類,和校園的種類有明顯的不同。
3.透過鳥類布偶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鳥類大概的大小和體型。
實施心得:
1.需繼續保持校園各種生態多樣性,才能吸引各式鳥類。
2.鳥類有的吃昆蟲,有的吃果實,不同的季節可以欣賞到不同的鳥種和其身體的變化。
3.校園的黑板樹和小葉欖仁樹上,可發現許多鳥巢,甚在校園的窗台邊也有鴿子築巢,觀察時要特別小心,別驚嚇到牠們。
學習者心得:
1.A生:老師一直提醒我們,看到要觀察的鳥類時,不要大聲喧嘩及跑到牠附近看,可利用望遠鏡觀察較適合,不然會把鳥嚇走。
2.B生:用望遠鏡看得很清楚,尤其是夜鷺紅色的眼睛和身體,真的有點像企鵝。
3.C生:小白鷺細細的腳上穿著黃色的襪子(腳爪子),真的很特別,老師不說我們還真沒有注意到,透過望眼鏡細節可以看得更清楚。
4.D生:青潭溪有很多吳郭魚可以成為小白鷺、夜鷺的食物,但是有太多垃圾,真的不太好,我們不要隨意亂丟垃圾,破壞自然生態。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