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33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3
1

與聲音捉迷藏

發表日期:2021-05-07
發表人:青溪國小

噪音
  • 環境議題:噪音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五年級自然老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年12月10日--12月20日
  • 參與人數:108

目標:

知識:1.學生能認知「噪音」的定義,並區別是否為噪音。
      2.學生能主動參與討論,並擬定噪音防制策略。
技能:1.學生能熟練地使用分貝器測量音量的大小。
      2.學生能以無聲的手勢,相互提醒控制音量。
情意:1.學生能贊同噪音會對生活產生不良的影響。
      2學生能願意在生活中降低音量,並提醒他人輕聲細語。

進行方式:

一、聲音在哪裡?
   我們每天都會聽見大大小小的聲音,那麼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學生用手摸喉嚨,並發出聲音,能感覺喉嚨的震動。(觸覺)
(二)在小鼓鼓面上放綠豆,輕敲鼓面,會發現綠豆在跳動。(視覺)
(三)把毛根放在有挖洞的紙杯上,對著洞口發出聲音後,毛根會不停轉
      動。(視覺)
    以上活動都能證明物體振動會產生聲音,振動得越大,聲音就越大。
二、自製樂器
    藉由自製樂器了解聲音的發聲原理
    管樂器--振動空氣柱發出聲音。
    弦樂器--振動弦發出聲音。
    敲擊樂器--振動樂器本體發出聲音。 
三、如何表示聲音的大小?
 (一)將分貝器放在音響前,播放音樂後,調整音量大小,就能觀測到 
       分貝器數字的變化。音量小,分貝數較小;音量大,分貝數較大。
 (二)當老師將音量調至90-100分貝時,學生感覺很刺耳,很不舒服。
 (三)利用聽診器聽自己的心跳聲,有些聲音平常聽不見,透過聽診器
       能將聲音放大。0分貝,是人類所能聽見的最小音量,但不代表沒
       聲音
 四、什麼是噪音?
    噪音通常是指刺耳或不必要,不規則或不協調,使人感到厭煩的聲音
五、校園聲音尋找趣    
(一)中庭植物:將聽診器放在樹幹上,聽聽水在樹幹中傳輸的聲音。印
      證第二單元所教,植物的莖能輸送水分。這些聲音平常聽不見,透
      過聽診器能將聲音放大。
(二)在校園中選擇幾個處所,並用分貝器測量聲音的大小。	
六、防制噪音動動腦
(一)小組討論後,發現在校內測得的分貝數,都超過文教區白天60分貝的音量。上台報告如何從自身做起,有效的防制噪音的方法。
(二)當周圍有同學音量過大時,如何互相提醒,而不產生糾紛。

成果描述:

學生經由過觀察與操作,認識聲音的發聲原理,也能主動測量音量的大小,評估是否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從認識噪音到調整自己的音量,放輕腳步,做到尊重他人,維護公共場所的安寧,已漸有成效。

實施心得:

1.透過活動設計,「噪音」從一個常見的名詞,變成一個數量化、能聽見、能看見,也能操作的身體感受。學生親臨體驗後,能化為行動力,更關心周遭的環境與他人的感受。
2.學生能實際操作分貝器測量音量大小,相當興奮,不免發出討論的聲音。為避免自己成為製造噪音的幫兇,需要一路上提醒小朋友放低音量,放輕腳步。以免干擾其他教室的上課。
3.此次在校內測得的分貝數,都超過文教區白天60分貝的音量管制,如何在正當進行學習活動與降低音量之間找到平衡,還需要多加提醒與努力。

學習者心得:

葉--透過分貝器的測量,才知道平常令人不舒服的聲音,已經大到會
       使聽力受損。
蕭--很慶幸我們沒住在機場旁邊,否則經常聽飛機起飛的噪音一定會
       受不了。
杜--振動越大,聲音就越大。平時走路或搬動物品盡量放輕,就能避
       免噪音。
胡--在圖書館看書時,經常有同學說話談天,應該盡量避免在圖書館
        討論,以免干擾別人看書。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感謝老師用心規劃這一堂在環境教育領域較少被觸及的聲音區塊,讓學生藉由實地觀察與體驗,感受到噪音對於環境以及人類的影響,也讓學生去思考到生活中聲音的關聯。期待老師可以設計進一步的課程與大家分享。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1-05-24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