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39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2
2
3
2

在地食材融入環境教育行動計畫

發表日期:2013-01-30
發表人:縣立文化國中

  • 提報分類表:專題研究
  • 策劃/執行人:鍾茂樹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1年度
  • 參與人數:40

目標:

專業分工在執行的現實面,往往是領域難以整合,環境教育內容跨各領域知識與常識,若以單一領域思維主導,很難獲得多元面向的同時鋪陳。本在地食材計畫,嘗試以農耕為主軸,衍伸生產、生活、生態的農業三生精神,並結合學區內社區活動,如:漁村早期的產業文化-牽罟活動、社區信仰系列活動、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生態保育教學活動、蘇澳地區農會四健會推廣教育活動等,期以自然生態保育結合文化教育推廣於一體,創造本位課程教育、鄉土課程教育的初探。並鼓勵親子共學、祖孫相傳的精神,創造一個以本計畫為平台的生活圈。

進行方式:

進行方式請參閱上傳檔案,
原則上分四面向進行:
1.農業栽培篇(水稻、蔬菜種植)
2.農村文化篇(保安廟信仰文化繞境體驗、永安宮維持傳統科儀)
3.傳統農業米食加工文化(麻糬、米苔目DIY)
4.生態保育篇(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劣化棲地操作)

成果描述:

執行成果請參閱上傳檔案。

實施心得:

環教教育從生活中去體會,從實踐中去感受,因過程參與的感受才能引發感動,活動本身就是一座平台,資源是需整合的,教育從事者未必了解農業栽培,更未必真正執行討海人的工作,教材內容若能結合實務操作,並以生活化的鋪陳,而符合教學相長的特色。尤其社區民眾都是生活上的專家,但對教育模式全然陌生,是故,社區與教育的結合,更能產生通識課程的火花。本計劃從構思到執行,都以連結社區為架構,社區資源也都毫不保留支援基礎教育,新城社區加總500歲的婆婆媽媽,喜樂的、期盼的將自己的智慧,傳給任何一家的兒孫們,找到相互之間的支撐點與切入點,溝通不困難,經驗的法則是需重覆修正,才能運作出產、學間的平衡與合作。感謝本計畫各活動的協助單位與個人,感謝上天保佑各戶外活都氣候溫和及大小平安。

學習者心得: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老師肩負著第一線環境教育的使命,任課教師能將環境教育融入課程,並透過討論、省思、記錄及彼此互相分享的方式,讓環教議題變得更為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相信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會更珍惜生活周遭的生態!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3-02-04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