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04
葉片數:6
澆水器:0
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3
3
3
3
3

保護我們的海洋-瓶蓋貼圖

發表日期:2017-12-22
發表人:fuxraxcm

  • 提報分類表:海洋塑膠垃圾減量
  • 策劃/執行人:王振傑
  • 動機: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6.9
  • 參與人數:600

目標:

1.希望透過回收的寶特瓶蓋,讓學生學習環保概念。 
2.我們的學校是原住民特色小學,因此用富有原民色彩的山豬和魚兒。而讓孩子們負責施作,是培養他們愛校精神,也讓他們畢業後永遠記得在母校有個他們協力完成的作品。
3.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學生認識保特瓶蓋也是海洋垃圾問題嚴重的幫兇,進而能夠將廢棄的寶特瓶蓋作最好的使用。

進行方式:

1.在班級播放海洋垃圾問題嚴重的影片”全球最大垃圾島,面積台灣39倍大”的影片給學生觀賞,讓學生可以知道我們的海洋已經被嚴重的汙染,而且造成魚類及動物的死亡,人類也因為食物鏈的關係,每天都把各種的塑膠微粒吃到肚子內去。因此大家要減少使用塑膠垃圾,或者是徹底做好回收,以減少海洋的塑膠垃圾。
2.進行完宣導課程後,請學生回家蒐集瓶蓋,有學生為此向家人、鄰居蒐集,甚至有人1次抱了600個瓶蓋。瓶蓋蒐集好後,先按顏色、大小分類,一開始,並清開始進行清洗,清洗的過程中,非常辛苦,因為我們必須拿著牙刷一個一個仔細的慢慢刷,那些瓶蓋上面有著許多的黴菌及汙垢,我們刷了非常久,才把需要的瓶蓋全數洗完並且日曬分顏色。經過兩個月努力,我們收集了兩萬多個瓶蓋.然後經過老師跟同學討論,決定我們想要製作的瓶蓋裝置藝術,11米長、1米高,這次的規畫有5隻山豬,魚兒20隻,其中5隻山豬代表德育體群美,同學們也在這次的活動中了解山豬對原住民的意義。。
3.由美術老師先進行牆面的鉛筆繪製工作,由學生用熱熔膠將瓶蓋貼上圍牆,大家經過1個月利用藝文課程來完成這次的偉大創作,也認識了如果能好好進行塑膠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汙染海洋的瓶蓋也可以美麗的轉身為漂亮的裝置藝術。

成果描述:

1.認識保特瓶無法分解的特性以及對全球海洋塑膠垃圾充斥所造成的影響
2.教導學生塑膠減量及減少或不用寶特瓶
3.教導學生寶特瓶要做好回收,瓶蓋也可以積極再利用,讓它成為有用的資源。

實施心得:

這次的活動我覺得很棒,除了結合海洋教育,教導孩子塑膠垃圾對海洋的危害之外,也可讓學生親自體驗,原來大家不要而且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瓶蓋,也可以發揮很好的功效,原來大家眼中的垃圾,也可以搭配配學校的特色,在校園中做出有特色的裝置藝術,原本根本沒有想到效果會這麼好的環境保護行動,在全校同學熱烈且積極的參與下,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家長們也為了幫孩子蒐集瓶蓋,在社區各處進行撿拾的工作。間接的也減少了社區及校園的垃圾,進而也減少了對海洋所造成的污染,我們也成功讓瓶蓋黏貼壁畫成為校園閃亮的一景.

學習者心得:

1.學校的孩子說蒐集瓶蓋的日子,每天走在路上,都會特別注意保特瓶及瓶蓋,想盡辦法收集瓶蓋,成為全家運動,要讓對環境造成傷害的瓶蓋華麗變身,變成學校漂亮的一個景觀
2.辦理全校環境宣導活動並希望孩子能減少保特瓶的使用,因為塑膠垃圾已經地球生態現況造成的很大的浩劫,希望同學更了解到要減少使用,從源頭減少使用
3.同學們也是這次的活動相當的有意義,而且大家在黏瓶蓋的時候,有說有笑的,就算被燙了還是希望能一起把這個工作完成,也希望這次的活動可以留給校長和學校的一個很棒的紀念。

補充:

你知道我們每個人平均每年會用168個寶特瓶,而全世界每天會消耗一億個寶特瓶嗎?你知道每秒鐘就有1500個寶特瓶被掩埋或進入海洋嗎?你知道這些塑膠製品在全球只有15%被回收再利用嗎? 這些塑膠製品進入海洋後,被海生動物誤食,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海鳥、海龜或是其他生物因為攝入塑膠製品而死亡,舉例來說,許多海龜的主食是水母,而由於漂浮在海上的塑膠袋與水母極為類似,海龜不慎攝入後死亡,如此一來隨著獵食者減少,水母自然大量增生,這或許也跟許多沿海國家海灘出現大量水母有一定的關聯。塑膠製品大概在存在700年後才會開始分解,且完全分解需要1000年,這些塑膠製品有80%是由陸地進入海洋生態,而根據調查顯示,北太平洋的垃圾有超過89%是塑膠製品,這些垃圾隨著海流循環,最後堆積在一些洋流的交界點,並形成號稱「垃圾漩渦」的海洋垃圾場,甚至有些區塊重達一億噸。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環境教育的重點,即是讓學生關心生活周遭的環境教育議題,進而進行反思,以及實際採取環境教育的行動。感謝貴校設計這樣的活動,藉由收集塑膠瓶蓋,以及進行集體藝文創作,讓學生從中思考海洋教育的議題,如何真正達到塑膠製品的減量。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7-12-25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