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左鎮化石園區
- 環境議題:全球氣候變遷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E34 覺知氣候變遷會對生活、社會及環境造成衝擊
- 策劃/執行人:楊玉媚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5.29
- 參與人數:20
目標:
1.了解地球形成之初,原始生物數十億年來的生命演化.
2.從演化過程,認識海洋生物的演進與恐龍滅絕的原因.
3.從化石標本,對哺乳動物的崛起與興盛,及史前人類生活發展有基本的認識.
4.了解左鎮的菜寮溪流域的物種與物種特色.
進行方式:
1.教學準備:透過網路連結左鎮化石園區網站,介紹左鎮化石管各樓層參訪的內容,使學生對於參觀地點有初步認識.
2.參訪規劃:預計參訪時間為三小時,遊班級導師帶領學生進行導覽解說與考古挖掘體驗池體驗和AR實境互動的操作.
3.參訪路線為:化石館-生命演化館-自然史教育館-故事館-探索館
4.回顧省思:參訪活動結束後,引導學生進行校外教學活動回顧,並指導學
生完成參觀日記。
成果描述:
從左鎮化石園區五大展館讓學生從五大主題中瞭解地球物種演進與自己生活的環境的相關性:
1.在『自然史教育館』認識爬行類及哺乳類動物(梅花鹿)、與左鎮菜寮地層.
2.『故事館』遇見聚居於菜寮溪流域的西拉雅族人,並從展示的新港文書,翻閱電子書解讀古契約的秘密。
3.『生命演化館』認識各種海洋生物!!
4.『化石館』有實境(AR)互動沙盤,能從中窺見菜寮溪流域化石的來源,並從早坂中國犀的全身骨架化石展示與3d相片中瞭解它的身體架構。
學生從參訪體驗中除了得到對地球物種演進與遠古人類生活發展的知識外,並從參訪活動中發展出對地球暖化與生態破壞議題的關注.
實施心得:
左鎮化石園區距本校約8公里左右,在遠古時代實是一個相同的生活圈,因此帶領學生參訪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確實能有更深的認識,尤其是對菜寮溪流域早期人們的居住空間與生活器具對教傳統家庭的孩子而言還是有某種的熟悉度.
另外最吸引孩子的化石區,對恐龍滅絕的原因,孩子們因為對這巨型生物十分關注,也因此對於其中介紹的地球大爆炸,冰河時期造成物種消失非常在意,老師也能引導學生討論人類目前地球暖化與地球是否會再度面臨冰河時期的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學習者心得:
1.地球曾經經歷五次的冰河時期, 沒想到最後哺乳類能生存下來,如果下次冰河時期再度來臨,人類是否能再次生存下來.
2.菜寮溪的化石中,梅花鹿、水牛、豪豬、老虎和黑熊等動物的化石,但現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卻看不到這些動物,到底是為什麼?人纇應該是讓他們消失的原因吧!
3.以前河流可以從海邊航行到新化地區,現在這些地方都已經變成熱鬧的都市了,如果地球再次進入冰河時期,那人類可能沒地方居住了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