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寮」海洋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J32 了解永續發展的意義〈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均衡發展〉與原則
- 策劃/執行人:趙書聖、鄭傑元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09/01-112/11/20
- 參與人數:23
目標:
1.能運用各種元素,表達自我觀點。
2.能在學習歷程中驗證與反思所學知識及學習的意義。
3.分析環境與個人行為的關係,運用策略與行動,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進行方式:
1.從台灣自己的角度看板塊運動造成山脈走向影響貢寮的山、河及海;從世界洋流的角度看貢寮的特色,進而告訴學生這學期課程的主軸為守護海洋的環境、生產力及海洋產業文化。
2.藉著介紹台灣海洋漁業,讓學生思考所居住貢寮的漁業特色及近年的改變及環境的影響。
3.讓學生分組上網找資料,用投影片的方式向同學們分享自己比較熟悉的一種經濟魚類,並從教師提供的六個角度去分探討.
(1)生長史。
(2)生長環境。
(3)捕捉方式或養殖的方式。
(4)經濟價值。
(5)料理方式。
(6)環境變遷的影響。
4.實地踏查「新北市海洋復育生態園區」、「貢寮區漁會」
成果描述:
1.繼上學期認識里川的生活和自然環境後,對於貢寮的海岸已有初步的認識,期待生長在這裡的學生,能自主思考並更深入了解家鄉的環境。
2.經由生活中的經驗出發點進一步了解在地產業及環境的關係,最後教師統整學生得到的資訊。
實施心得:
透過學生的資料整理及口頭的報告,讓學生有反省評鑑的能力,並且在聆聽他人發表時,能吸取他人的經驗,期待能累積在未來的學習中。
學習者心得:
學生1:
身為海洋國家的一份子,對於相關資源的認識,不應該僅止於海鮮的美味、觀光遊憩的需求層面,而更需要進一步認清海洋因人為的影響,已嚴重受到破壞。
學生2:
人類不斷地消耗與利用海洋,導致廢棄物污染、漁業枯竭、棲地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諸多議題,需要大家的關心與了解。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