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參訪!太康國小與仙草實小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E34 覺知氣候變遷會對生活、社會及環境造成衝擊
- 策劃/執行人:黃國峯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11.6
- 參與人數:50
目標: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策略朝向積極的淨零排放的趨勢,參照聯合國SDGs 的要求,以及呼應我國2050 年淨零排放的宣示,以強化落實校園師生和社區大眾的氣候變遷知能及氣候友善行動。
進行方式:
1.實際走訪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鄰近的太康國小、仙草實小),感受環境教育與個體生命發展的因果關係。
2.透過此SDGs研習,引領教師以永續發展的邏輯,重新思考教育工作的目標及中小學教師的角色。
成果描述:
• 環境意識提升:透過實地走訪太康國小和仙草實小,了解學校硬體的改善與大量綠色建築設施使學生們對氣候變遷、環保措施和永續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不僅學習了如何減少碳足跡,也開始關注校園內的節能設備與環境友善設施,如太陽能板、雨水回收系統等。
• 教師角色轉型:參加SDGs研習的教師對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在推動氣候行動與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們學會將SDGs的核心價值觀(如環境保護、社會公平)融入日常教學,並開始設計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課程或活動,帶領學生思考未來的責任。
• 校園環境改善:透過本次活動獲得了如何改善校園綠色設施的具體建議,包括增加綠化面積、優化廢棄物處理系統,並且設立了更多的環保標誌與教育設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自覺地遵循環保行為。
實施心得:
• 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發現跨學科合作對於推動氣候教育至關重要。例如,教師們將科學、社會學和數學等不同領域的知識結合到環境教育中,創造了更多元且互動的學習體驗。學生們能在實踐中學會如何解決現實中的環境問題,而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學習上。
• 教師的主動參與:SDGs研習不僅讓教師們了解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也對氣候變遷議題有所理解,實際的案例分享更促使我們反思自己未來的教學方向與方式,希望能將研習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日後課堂中,期望能能進行實際校園內部的環保行動。
學習者心得:
• 1: 學校所設計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課程和相關布置展覽,能培養學生自我主動學習力,從而建立其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 2: 大量的綠樹植栽和環保回收再利用裝置,不僅讓校園綠意盎然、朝氣蓬勃,也真的有實際降溫效果,實收一舉兩得之效。
• 3: 學校系統化的PBL課程設計帶著學生從做中學,實際運用樂高或黏土捏塑出河流與水庫對照圖,連結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所面臨的真實問題,並陪伴其找尋實際解決的可行方法。這就是真的學習!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