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祝福-參觀《海山煤礦的光與影》礦災四十周年紀念展環境教育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6 認識台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
- 策劃/執行人:林作逸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小組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622
- 參與人數:23
目標:
讓學生了解台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尤其是海山煤礦災難的背景和影響。
增強學生對災害防救的認識,強調防災意識的重要性。
透過實地參觀與解說,引發學生對歷史事件和環境議題的關注。
進行方式:
參觀《海山煤礦的光與影》礦災四十周年紀念展,實地了解當年的災難背景。
由專業解說員引導學生認識海山煤礦災難的歷史、原因及其對當地環境的影響。
結合展示的影像與文物,進行戶外教學,輔助學生理解災難發生過程與後續救援措施。
成果描述:
學生對於台灣曾經發生的煤礦災難有了初步認識,理解了海山煤礦災難的嚴重性及其對當地社區的深遠影響。
學生提升了防災意識,了解到防災知識的重要性,並對災害防救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通過展覽中的影像和文物展示,強化了對災害歷史的感知。
實施心得:
戶外教學方式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歷史事件的震撼,激發了學習興趣。
解說內容詳細而具體,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災害發生的背景以及未來應該如何防範類似事件。
整體教學活動有助於將歷史事件與現實生活相連結,提升學生的環境與安全意識。
學習者心得:
學生表示參觀展覽讓他們更了解台灣的歷史災難,尤其是對於以往不太了解的煤礦事故有了新的認識。
有學生提到學習到的防災知識讓他們感覺到防範災害的重要性,也對未來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更加警覺。
展覽中的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同身受,對歷史災難帶來的損失與教訓有了更深的體會。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