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59
葉片數:5
澆水器:1
推薦提報

評分項目

5
5
5
5
5

幫海灘洗個澡 還海洋新風貌

發表日期:2024-06-20
發表人:ChenTim

海岸海洋海島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陳彥彬
  • 動機: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6.20
  • 參與人數:58

目標:

1.培養世界公民意識:能透過淨灘活動讓學生瞭解人類生活對海洋所造成的傷害。
2.落實永續海洋行動:能透過淨灘的活動,實踐「SDGs指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之觀念。
3.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能透過網站、影片及實地淨灘活動,學生能理解不是只要撿垃圾,也要從源頭減少垃圾的製造量,為海洋做出貢獻。

進行方式:

一、引起動機:
  本校校訂課程「海岸大進擊」。探討社區-「六塊厝」海岸樣貌、漁業文化與人工石滬分布,配合課程讓學生了解,由於工業發展與氣候變遷,洋流異常、漁業資源枯竭、海洋遭受汙染等早已成形。臺灣四面環海,任何海洋議題的未來發展,都是息息相關。

二、活動一:了解「SDGs指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
1.配合校訂課程「海岸大進擊」,教師先複習SDGs的名稱「2030永續發展目標」,這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共同執行與努力的行動。
2.深入介紹「指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並以網路文章與影片介紹,讓學生能了解海洋汙染的惡化程度。

三、活動二:淨灘前解說與實際行動:
1.出發淨灘前進行解說與注意事項,首重「安全」!並規劃分組、分區一同淨灘。
2.學生們在校長的勉勵下快樂出發,學生步行至「六塊厝」海灘進行海廢撿拾的淨灘活動。
3.撿拾完畢後集中整理、分類,委請里長協調清潔隊派車、派員至海邊進行海廢清運。

四、綜合活動:完成學習單與分享
1.在淨灘結束後,教師發下學習單與學生共同思考如何落實垃圾減量,以實際行動守護海洋。
2.學生各組先自學(平板)、接著組內共學(討論)、最後組間互學(上臺發表),進行實作、討論、溝通與分享,完成學習單。

成果描述:

1.加深學生對「SDGs指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認知:除了提升理解,實踐於生活中,覺知SDGs的目標以及其在全球永續發展中的重要性。
2.加深愛護環境意識:學生結合「自然領域」中相關知識、「健體領域」中資源分類、「校訂課程」中海洋教育等跨領域的學習與展現,完成了學習單也了解自我、家庭到社區,甚至是整個臺灣,環境保護議題是無法置身事外的。
3.展現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藉由「淨灘體驗活動」的引導,拋出議題讓學生討論,學生能表現出主動學習的態度,大家除了能使用平板查詢資料議題外,還能相互討論,反思自我、理解所學。
4.學生個人能力成長:學生能展現出了個人的成長,包括更好的推理假設、問題解決和批判性思考,也增強了自信心。
5.反思和總結:學生在課程結束後能夠吸收經驗,理解所學並討論如何將這些知識和技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達到對海洋友善與永續生活的關懷與目的。

實施心得:

1.藉由「SDGs指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網路文章與影片,讓學生感觸這些海洋廢棄物就是平時在我們日常生活下為圖便利的行為,反思隨手棄置的行為所造成對環境及海洋生物的問題。。
2.藉由「數位科技」應用與「組間討論」分享,讓學生對於現在整個海洋環境,原比他們現今所感覺到的、所觀察到的、所能目視到的,還要嚴重與亟需改變。
3.完成學習單與組間分享後,將愛護大自然的觀念深植學生心中,並引導學生理解「減量比撿拾」更有意義的觀念,進一步落實在班級與家庭垃圾的減量中,讓學生成為守護地球環境的一份子,「做就對了」。

學習者心得:

A生:淨灘撿垃圾很辛苦,因為要一直彎著腰,但是撿到很多垃圾讓我覺得自己能為大自然的海洋盡一份心力。
B生:我撿到很多奇怪的垃圾,例如:針頭、磁磚等,但是裡面最誇張的是「牙刷」
,表示有人使用完亂丟,才會出現在沙灘上。
C生:好多塑膠碎片,不仔細看都無法辨識。
D生:撿到超多的寶特瓶,真可怕。
E生:我學到了盡量減少垃圾的數量,像是多用環保杯、環保碗筷,一起守護地球,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感謝老師分享。
    教學活動資料完整且脈絡清晰,是一個值得環境教育夥伴學習的典範。
    從教學目標的選擇,可以見到老師宏觀的探討海洋環境議題,並由校定課程讓學生了解人類生活與環境的關聯。並藉由活動一二加深學生對於課程的印象,並推廣環境教育。最後由綜合活動總結所作所學,以及學生反思,從學習單內容可見課程的吸引力與豐富度。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7-0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