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96
葉片數:3
澆水器:0
推薦提報

評分項目

3
3
3
3
3

走進議題關心環境-施工、失聰、失心「封」

發表日期:2019-07-18
發表人:陳韻如

校園規劃、營造、管理
  • 環境議題:校園規劃、營造、管理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陳韻如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05.10-108.05.21
  • 參與人數:26

目標:

1.能探究生活學習環境發生變化的原因並思考其必要性和對生活的影響,進而提出個人的看法。
2.能透過對校舍逐棟耐震補強工程的了解,表達個人對於學校公共事務之意見,從而理解每個人對學校公共事務有不同的認知與感受,必須互相尊重並共同思考解決的方法。

進行方式:

1.課程設計理念是透過連結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校舍耐震補強工程)與產生的問題,做深入探討:從發現問題,釐清問題,提出對策,到解決問題。一步一步熟悉解決問題的步驟,日後面對生活中的問題,能產生知識遷移、類化,更希望學童能用包容的心來面對生活環境的改變,才能降低災害對生活造成的影響,達到永續的目標。
2.課程進行以問答方式引導"單元一:施工中的校園"利用心智圖羅列關連; "單元二:為什麼要施工?" 使用魚骨圖理解因果; "單元三:面對施工產生的問題怎麼解決?"使用焦點討論法ORID提出洞見。

成果描述:

1.課程規劃配合校園施工明顯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因有連結生活經驗,學生上課發表和心得分享都較為踴躍,內容也較為深刻切題。
2.環教融入(社會)領域教學,以問題導向方式設計,讓學生習慣解決問題的步驟(從發現問題,釐清問題,提出對策,到解決問題。) 讓學童能用包容的心來面對生活環境的改變,才能降低災害對生活造成的影響,達到永續的目標。教學後學生的反映十分正向。

實施心得:

1.課程設計是從結合本校特色為出發點,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並探究可能的改善方法。
2.希望學生在具有參與調查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後,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與社區的環境,並透過對於相關環境議題的了解,體會環境權的重要,進而願意採取行動。
3.教學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由近距離觀察校舍耐震補強工程場域發現課程內容與生活緊密相關,所以學生十分有感,且為了課程的完整性其中有介紹到噪音(需要介紹分貝),和簡易防震原理(含介紹101大樓的阻尼器),內容顯得偏多,若先備知識不足,建議用2節課內完成教學。
4.打掃區域剛好是分配到附近,因此,能親臨場域附近讓小朋友透過五感的體驗真的相當「有感」於噪音和施工髒亂。並願意採取行動進行耐震補強樓梯間邊的施工垃圾清掃活動,十分認真,共同為維持學校的環境品質盡一分心力。

學習者心得:

學生甲: 雖然校園施工時會製造噪音、垃圾和不良空氣影響人體的健康,可以在施工很大聲時暫時關窗戶、多出來的垃圾我們加強努力掃、空氣品質變不良可以提醒大家戴上口罩。希望校園施工趕快完成。
學生乙: 校園施工時經過附近需要繞路、有很多灰塵、會很吵,施工前搬教室很累,但是我會戴口罩、忍耐噪音,搬教室雖然很累但一想到有安全的新教室還是很開心。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相當棒的教學,老師透過學校的耐震補強工程在社會領域課程中帶入學生切身的校園環境議題,這是相當少老師會去想到切入的探討點,學生的反應及回饋也相當契合老師的教學目標設定,是一堂很讚的防災課程。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9-07-18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