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6
葉片數:4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3
4
4
4
5

山野教育:舊好茶部落探訪

發表日期:2024-04-12
發表人:陳小豪

森林荒野草原
  • 環境議題:森林荒野草原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陳俊豪、王朝賜、李佩柔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113.1.27-1.28
  • 參與人數:24

目標:

1.藉由舊好茶部落的遷移,新好茶滅村的案例,來了解魯凱族祖先的智慧,更能親身體驗土石流的可怕。
2.透過部落巡禮,了解「會呼吸的石板屋」為何是綠色建築。
3.遵守無痕山林原則,所有揹上山的東西全部揹下山。

進行方式:

課程實施前:
1.帶領學生至社區的新化林場後山進行攀繩地形與體能練習。
2.教導學生使用登山爐烹飪,並以小組方式討論菜單。
3.實際帶領學生購買上山烹飪所需食材。
4.透過舊好茶附近的等高線地形地圖製作,了解本次的行進路線與山脈走勢。

課程實施:
1.搭乘接駁車沿隘寮南溪河床行駛,至舊好茶部落登山口。
2.以魯凱族語及台語進行敬山儀式,沿途經崩壁、碎石坡、石板採集地等地形,而後
抵達舊好茶部落,教師讓學生分組進行烹飪(所有食材均由親師生自行揹上山)
3.學生配合學習手冊設計,透過訪問當地人官媽了解魯凱族、舊好茶部落或是當地人的生命史。
4.由部落族人小獵人為親師生進行部落導覽,包含頭骨架、獵物的骨骸介紹、集會所、駐在所、國小、水源地等,讓學生了解這個部落是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
5.下山回到登山口時走溯溪路線,並做敬山儀式,感謝這片土地的庇佑。

課程實施後:
1.學生完成教師所設計之學習手冊。
2.學生針對這次的部落探訪行程說出30秒至1分鐘的心得。

成果描述:

1.學生在舊好茶部落時,罕見的並沒有拿出手機來遊玩,而是很負責的(也許是餓了)自己拿出登山爐及登山瓦斯來烹飪食物,並能在餐後各自分工完成洗碗、收拾桌面及垃圾等工作,很是難得。
2.在石板屋內,有部份學生因看到屋內有獸皮及獸骨而不敢睡覺,因此由老師協助更換床位。
3.晚上在部落內時,由學生訪問當地人,有許多學生都有問到細節,如「為什麼沒人住的石板屋屋樑會斷掉」「為什麼石板屋冬暖夏涼」等等。
4.有些學生第一次體驗溯溪,有些學生本來害怕走崩壁,但在本次行程勇於挑戰,克服了心理障礙。

綜合而言,在認知、情意、技能方面,都能看到本校學生的成長。

實施心得:

本次辦理舊好茶部落探訪課程,對承辦人來亦是一個新的嘗試,因需爬升800公尺海拔,且所需物品皆需揹上山。另因部落未對外人開放,需由魯凱族人帶領,在聯繫上也較其他山野課程需要注意更多的細節。
親師生在舊部落內煮飯、泡茶、聊天、訪問族人、共同探索部落歷史等,就像是一家人,實在難得。雖然前往部落的路有點辛苦,但正如部落文學家所說「透過身體的勞動,才能加深和土地之間的連結」。

學習者心得:

1.五甲學生張○恩:原來新好茶部落已經整個被埋在地底下了,只剩下教堂露出一截,真是可怕。
2.五甲學生張○綸:石板屋裡面好多木雕及獸骨,看起來有點可怕。
3.四甲學生吳○羽:原來獵人有獵山羌、山豬、山羊和水鹿這麼多種動物。
4.生態老師李○柔:這石板屋還真的是冬暖夏涼,很難得有機會可以住進來。
5.家長會長:前往舊好茶部落的山路雖然對我來說很艱辛,但到部落後一切都值得了,舊好茶是個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補充:

感謝屏東縣振興國小蘇老師陪同照護本校學生,以及教育部體育署補助經費實施。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非常有特色的課程規劃,不僅行前教育完整而踏實,二天的活動安排,包含舊好茶部落文化巡禮與體驗、山野教育精神與落實,也都值得借鏡。相信學生在經歷這套課程之後,對於原住民的文化與傳承脈絡,必定有所得。也希望他們日後能將這些經驗與自身所處的西拉雅文化加以思索,尋覓出一條可行的文化傳承脈絡。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4-2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