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新噴噴的米食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CC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小組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3
- 參與人數:5
目標:
1.藉由圖片複習臺灣的稻米成長到收成的過程。
2.觀賞影片能了解稻米能製成許多米製品。
3.能認識忠貞在地特色美食-米干。
4.能回答出自己吃過或是最喜愛的米食。
5.能享用在地米食,並珍惜食物。
進行方式:
1.藉由自編教材的圖片複習臺灣的稻米成長到收成的過程。
2.藉著觀看稻米製作成米製品的相關影片,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米製品如何經過不同的工法製成各式各樣的米食。
3.使用影片和圖片介紹忠貞在地美食米干。龍岡忠貞是臺灣唯一融合雲南、緬甸和泰國的文化聚落,因此發展出許多特色料理,其最著名的雲南小吃就是以純米製作的米干。
4.大家分享吃過或是最喜愛的米食。
成果描述:
藉由圖片及影片的介紹,特教班的同學更能了解,原來我們每天吃到的米是經過這麼多人的努力,才能享受到如此美味又多樣化的米食佳餚。再來龍岡忠貞的米干是桃園地區獨一無二的特色料理,我們除了會吃配合節令的米食,也會享用地區特色米干,支持在地農產,享用新鮮在地食材,減少進口米糧,以確保我國稻米產業能永續發展。
實施心得:
米食充斥著我們生活周遭,不論平時還是節慶,米食除了填飽我們的肚子,更是我們重要的文化傳承。藉由介紹米食文化,讓學生能知道自己每天吃的食物從哪裡來,更更能珍惜每天得來不易的食物。雖然做學習單時雖然特教生不太會辨別米食和麵食,但是藉由圖片及口語提示,還是可以做出正確選擇。另外,每天的午餐都是吃多少裝多少,儘量將裝在碗中的食物吃光,透過惜食來幫地球降溫、減緩全球暖化的機會,讓珍惜食物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
學習者心得:
特教生藉由圖片提示很努力的回答:
A:我喜歡吃壽司。
B:我早上吃蘿蔔糕。
C:我們家有吃過米干。
D:米干很好吃。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