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淨灘--海濱生態保護行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黃國峯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11.14
- 參與人數:100
目標:
1.透過實際參與淨灘,親身感受海洋廢棄物的嚴重性。
2.學習為何要淨灘及該如何淨灘。
3.引導思考環境生態與人類活動該如何並存。
進行方式:
1.走進歷史的鹽田世界-七股鹽山旅: 這片歷史悠久的七股鹽山區域,讓學生有機會觀察鹽山及傳統的鹽田製程,並聆聽導遊的生動解說。
2.潟湖生態的奧秘多樣-體驗龍海號: 龍海號生態旅為學生提供了一場富有啟發性的海洋之旅,透過近距離觀察海洋生態,學生們體認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
成果描述:
1. 七股鹽山旅:這次的學習體驗不僅讓學生了解臺灣鹽業的發展,更感受到鹽工辛勤勞動的心血。
2. 潟湖生態的奧秘多樣:淨灘活動強化大夥們的環保意識,離開前和同學們動手烤蚵及蝦子,享受美味鮮甜的海鮮。
實施心得:
1.在淨灘的世界裡,不存在「沙灘不淨,誓不回家」這件事。事實上,對於解決海洋廢棄物來說,淨灘的效果是很有限的。我們認為淨灘更重要的意義是環境教育,也因此,淨灘的重點在於如何安全淨灘,並在活動中傳達並落實垃圾源頭減量的理念。寧可撿不乾淨、撿不完,也不應超出能力負荷去撿拾廢棄物。每個人都在安全、合理的狀況下完成淨灘,並在後續的生活落實改變才是最重要的。
2. 塑膠污染的問題看似很複雜,但其實也很簡單:既然海灘上的垃圾來自陸地的日常,那麼,就從陸地來解決海灘的狀況吧!除了「撿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減垃圾」,更能從源頭減少廢棄物,連帶地,也會減少這些廢棄物進入環境的機會。
學習者心得:
S1撿拾廢棄物時,應全程穿戴手套,盡量使用夾子來夾取廢棄物。
S2少用一個是一個,多用一次是一次。如果你正想買一杯手搖杯或站在便當店點餐,請記得帶上環保杯、食物袋、購物袋。 就算沒有「環保袋」,塑膠袋重複使用,也是很棒的一件事。
S3經過實際淨灘我才知道海灘有這麼多垃圾,人們真不該隨意丟棄垃圾,不然受苦的除了廣大的海洋生態與環境,我們人類也是逃不了自食其果的惡性循環。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