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20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3
3
3
3

佳林音樂

發表日期:2019-01-19
發表人:獨角心

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表演或競賽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J31 認識大自然的淨化能力及環境承載。理解人類良好生活環境的權利,維護環境權。
  • 策劃/執行人:李文心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校本彈性課程中兩節
  • 參與人數:200

目標:

一、	理解「器物過度製造」帶給環境的災難關聯。
二、	能留意身邊棄物的發聲與自身環境的節奏。
三、	欣賞國外團體的表演事例。
四、	了解典禮歌曲「校歌」與「國歌」所賦予的期許。
五、	具備從生活經驗中, 訂定合適議題創作的能力。

進行方式:

第一節教學活動: 梳理文本與論據。 
基本方式: 師生共讀、老師講述、學生問答互動與事例播放。
第二節教學活動: 梳理文本與論據, 學生討論與發表
基本方式: 師生共讀、老師講述、學生小組討論與發表。

成果描述:

(1)試著以佳林常用的回收物或日常用品,設計一小節或兩小節循環共4小節的合奏表演, 構成一幅人在自然中的樂段
(2)能將校歌與國歌期許內容, 明確地與生活連結。

實施心得:

不強調寫譜能力, 重點在引導學生們思考周遭聲音模擬

學習者心得:

1.大部分同學覺得有趣, 可以一起探索聲音, 共同訂定主題與偕同同學完成合奏
2.查詢與了解校歌與國歌詞意, 認同自己的學校與國家, 進而為主非客, 參與而非置身事外.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1.很有創意的課程,雖然是短短的成果提報,但看出老師將音樂與環境教育融合的努力。
    2.很完整的教學課程,畢竟許多學生還處於吸收知識的階段,對這方面的環境知識稍有陌生, 藉由老師的宣導讓許多學生瞭解,未來就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態度,甚至進一步影響行為。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9-01-25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