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林音樂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表演或競賽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J31 認識大自然的淨化能力及環境承載。理解人類良好生活環境的權利,維護環境權。
- 策劃/執行人:李文心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校本彈性課程中兩節
- 參與人數:200
目標:
一、 理解「器物過度製造」帶給環境的災難關聯。
二、 能留意身邊棄物的發聲與自身環境的節奏。
三、 欣賞國外團體的表演事例。
四、 了解典禮歌曲「校歌」與「國歌」所賦予的期許。
五、 具備從生活經驗中, 訂定合適議題創作的能力。
進行方式:
第一節教學活動: 梳理文本與論據。
基本方式: 師生共讀、老師講述、學生問答互動與事例播放。
第二節教學活動: 梳理文本與論據, 學生討論與發表
基本方式: 師生共讀、老師講述、學生小組討論與發表。
成果描述:
(1)試著以佳林常用的回收物或日常用品,設計一小節或兩小節循環共4小節的合奏表演, 構成一幅人在自然中的樂段
(2)能將校歌與國歌期許內容, 明確地與生活連結。
實施心得:
不強調寫譜能力, 重點在引導學生們思考周遭聲音模擬
學習者心得:
1.大部分同學覺得有趣, 可以一起探索聲音, 共同訂定主題與偕同同學完成合奏
2.查詢與了解校歌與國歌詞意, 認同自己的學校與國家, 進而為主非客, 參與而非置身事外.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