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教育-探索奇美博物館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吳美琪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3/29
- 參與人數:50
目標:
1.探索博物館藝術氛圍,激發學生對文化、自然與藝術的學習興趣。
2.透過引導觀察活動,提升學生對周遭事物的敏銳度。
3.親身感受奇美博物館的藝術之美,培養對歷史、藝術及自然的尊重與欣賞。
4.能在生活實踐中,增強環境教育意識。
進行方式:
1.活動前準備
(1)影片欣賞:了解奇美博物館的特色(藝術、音樂、動物標本、自然科學等)。
(2)行前準備:學生攜帶筆記做紀錄。
(3)分組規劃:學校依參加人數進行分組的互動與學習。
2.活動進行
(1)博物館導覽與解說
導覽解說:由導覽員帶領,介紹奇美博物館歷史、設計理念及展品特色。
自由探索:學生自由參觀的時間,鼓勵他們紀錄觀察到的內容並與同伴討論。
3.活動後延伸回饋
學生書寫小日記,紀錄活動心得。
成果描述:
1.學生在博物館裡看到了許多的雕像和藝術畫作,知道不同顏色搭配有不同的效果。
2.透過導覽與解說,學生學會用眼睛仔細看,用心去感受美好的東西,了解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有他的故事。
3.學生在無形中提升了自身的審美能力與藝術涵養。
4.了解博物館的意義與功能,眾多學生是第一次踏入博物館內。
實施心得:
1.學生對於各種兵器和音樂廳的樂器收藏等充滿好奇,提出很多問題發問,激發了主動學習的興趣。
2.學生被展品吸引,特別是形象生動的動物標本,顯得非常有興趣,嘖嘖稱奇。
3.奇美博物館是極佳的戶外學習場域,它提供課本中難以呈現的真實感與體驗感,也讓偏鄉孩子體驗到不同的上課感受。
4.由於活動空間場域大,學校事先安排分組導覽,是有必要的。
5.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專注參觀、學會觀察、才能從中獲得樂趣與知識。
學習者心得:
A生: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雕像,好像真的人站在那裡一樣!
B生:看到各種動物標本,原來地球上有許多不同的動物。
C生:原來古代的兵器是這樣的,和現在差別很大。
D生:認識很多不同的樂器,希望我以後可以學習到這些樂器。
E生:奇美博物館外觀建築物,看起來像城堡一樣,好漂亮喔!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