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01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3
3

旅讀台灣-浮洲的過往

發表日期:2022-03-02
發表人:樂秀芬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J32 了解永續發展的意義〈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均衡發展〉與原則
  • 策劃/執行人:王佳雯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0214~1110304
  • 參與人數:325

目標:

1. 認識浮洲重要歷史建築並指出在地圖上的位置。
2. 找出臺灣近代發展歷程在浮洲島上的縮影。
3. 提升觀察生活環境的能力。
4. 關懷鄉土與生態環境並思考社區發展的走向。

進行方式:

1.課堂講解2節課,再加上課後任務。
2.大觀國中位在板橋區的浮洲島上,這個小小島是大漢溪與湳仔溪沖積的河中沙洲島。學生的生活圈在此,但有仔細閱讀過浮洲的地圖嗎?透過以下4個主題,帶學生走入浮洲的時光隧道。
主題一、浮洲在哪裡
1.介紹各個圖資平台,如台北市歷史地圖圖資平台、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TGOS地理資訊圖資雲服務平台……
2.進入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台灣百年歷史地圖,認識主要功能。
3.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中,以日治時期臺灣堡圖、經建版地圖、舊航照影像等不同時期地圖,找尋浮洲地區,觀察浮洲地區的土地使用變化、地名的增減。
主題二、浮洲的開發
1.在日治時期臺灣堡圖上搜尋浮洲的行政區劃分、早期居民的落腳處。
2.說明「浮洲大拜拜—保儀大夫繞境 」的緣由
3.介紹浮洲地區的茉莉花產業
主題三、浮洲的使命
1.說明華僑高中、台灣藝術大學、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的設立緣由
2.介紹浮洲地區曾有的眷村以及拆遷後的土地利用
3.榮民之家、台北紙廠、榮工機械修配總廠、榮工棒球隊等單位陸續於浮洲設立
主題四、浮洲的改變
1.透過衛星影像,指出合宜住宅完工前後,浮洲地景的改變。
2.浮洲地區從清領時期種植茉莉花,屬於臺灣茶產業的一環;到近期的榮工處機械修配總廠搬遷於此,透過榮工處可看見台灣工程發展的歷程。不同時期的浮洲地圖,也能夠反映出臺灣產業發展的縮影。
3.想一想,如果浮洲地區要進行社區總體營造,可以用哪些概念發想、主題軸串連呢?
課後任務、社區導遊我來當
1.利用課後、周末時間,找到老師上課中提到的重要建築,如:劉家古厝、親民公園裡的眷村舊房子、榮工處工程材料部的大石頭,拍照。
2. 尋找僑中里彩繪牆《我們的浮洲~茉莉花鄉》並與之拍照。
3.繳交照片檔案給老師,並在課堂中與同學分享。

成果描述:

1.學生完成課堂講義。
2.學生在浮洲地圖上標示出茉莉花巷、三抱竹聚落、浮洲綠色隧道、榮工機械修配總 
  廠、榮工棒球場等過去地物。
3.學生利用課餘期間與建築、壁畫合照。
4.其他的以照片呈現。

實施心得:

本校的學區屬於板橋區的邊陲地區,學生對於社區認識不足、了解不夠,無法在認同後有自豪感,透過古地圖、過去照片,帶學生重返過去,讓學生明白浮洲島在臺灣發展史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臺灣近百年來發展的縮影。浮洲島在這20年間地貌變化非常大,眷村被拆除後整地成為公園、榮工處修配廠與棒球場等地成為合宜住宅,生活在此,每天看著,有時沒有特別感覺,但是透過不同時期的衛星影像、照片的對比,學生在視覺衝擊後感受會特別強烈。
此外,透過準備教材、多次實地踏查社區後,重新認識這個小島,在講授課本內容時,更能夠融入在地特色、加深學生的印象。期間,也參加在地的社團導覽,透過活動,接觸到更多的教學資源。
在上課過程中,聽到學生講「原來是這樣啊」、「我知道這裡」、「我要回去問阿公」這些話,覺得至少有初步的成果了,學生願意去觀察、了解、詢問,而不是對於生活無感、社區疏離。更開心的是,學生樂於在課後回到社區,找到上課講到的那些重要建築、地物、壁畫,特別是帶著家人一起合照,能夠將在學校學到的這些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在地的故事。

學習者心得:

以圖檔呈現

補充:

1.若時間許可,可以帶學生實地講解。但在腳程快的情況下,也要3個小時,若是一整個班級踏查,隊伍拉長,半天恐怕會不夠。而定點講解處,也不適合停放許多腳踏車,所以騎Ubike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2.可設計學習單,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訪問在廟口、公園…等處休憩的長輩,除了增加與社區居民互動,也能夠從長輩處聽到大家心目中的浮洲故事。
3.可與國文課程結合(如:聲音鐘、吃冰的滋味…),尋找在地味道、在地聲音,以多元方式帶學生認識浮洲島。
4.可與本校8年級的校園圖像課程-浮洲濕地生態認識課程結合,訓練學生成為浮洲小旅行的小小導遊,設計出一套完整的認識浮洲島小旅行,包括路線規劃、景點介紹、美食推薦等,也可用網頁資料呈現。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在地出發,走讀環境,能拓展師生的學習視野,期待踏查後能跨領域設計更深入的在地化課程讓學生也能更親近傳承鄉土文史,培養愛鄉情懷!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3-0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