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一座永續彩虹橋
- 環境議題:環境藝術
- 執行方法:文藝活動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黃O蜜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3/9/11-2023/9/22
- 參與人數:100
目標:
表現:
*能透過觀察與討論進行色彩元素之探索,表達自我感受與想像。
*能運用工具(蠟筆、黏貼工具、常見可回收現成物),使用蠟筆上色技巧與各類黏貼工具進行複合媒材創作。
鑑賞:
*能分析生活中常見可回收之現成物的視覺元素與色彩關係,進行視覺聯想與情感表達。
實踐:
*能透過生活中常見可回收之現成物蒐集,進行有系統的色彩分類與拼貼創作。
*能審思各種生活物品購買之必須性,提高物品消費之精準性,降低碳排放,以達成「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建構「永續」生活新模式。
進行方式:
一、引起動機
1.現今環境問題圖像省思:太平洋垃圾島、智利舊衣沙漠。
2.現成物藝術家介紹:法國Bernard Pras〈廢棄物名畫系列〉官網賞析。
(網址參閱https://bernardpras.fr/)
3.教師提問引導思考生活中,有何常見可回收物,可對應彩虹顏色。
二、發展活動
1.教師引導學生收集「可回收」之「現成物」,進行物品顏色分類(紅橙黃綠藍紫),共六類。
2.粉蠟筆上色技巧介紹與示範:塗擦、拓擦、刮紋理、刮色彩、混色與排水性。
3.常見黏貼工具材料特性介紹:膠水、白膠、保麗龍膠、膠帶與雙面膠。
4.使用4開圖畫紙,運用粉蠟筆上色技巧創作六色彩虹橋;使用各類黏貼工具,依據現成物材料特性及所屬色系,分類黏貼於六色彩虹色帶上,完成個人彩虹橋。
三、總結活動
1.教師引導學生將個人彩虹橋連接,組成班級彩虹橋,並以攝影紀錄集體創作結果。2.利用照片引導學生探討,如何降低碳排放,形成「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達成環境永續的目標。
成果描述:
1.本教學活動藉由學習任務指派,生活中各類「可回收之現成物」的收集任務,有效引導學生觀察審思:個人、家庭及學校,各類消費需求產生之垃圾,如何造成環境永續議題的負擔。
2.藉由「可回收之現成物」的色彩分類與拼貼,在實作觀察中引導學生探討:生產者如何運用「色彩心理學」,透過各類媒體大量播送,刺激強化消費者購買慾望,誘發現代社會過度消費問題。
3.啟發「環境友善的製造與消費」行為產生。
實施心得:
「顏色」是人類對大自然最原始的,現代鄉愁。
當代消費文化,企圖透過各類現成物的製造與持有,弭平脫離自然的原始鄉愁。然而,在這無限循環、複製的擬真滿足過程中,生態環境的惡意螺旋卻不斷堆砌。
終究,在一則又一則的人造現成物的消費誘導推播中,毀壞環境,讓渡所有生靈的生存權,成為氣候變遷的終極難民。
學習者心得:
301陳同學:哇!原來我們每天製造那麼多垃圾呀!以後,我要請家人自己攜帶環保杯、環保餐具、環保袋出門,保護我們的地球。
305張同學:老師沒有請我們收集可回收垃圾之前,我不知道我們方便的生活,會讓地球的整體溫度升高,最後害大家都沒辦法生存。
306林同學:政府規定到2030年才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實在太慢了!太平洋上的垃圾不到會變成多大啊!
307李同學:法國Bernard Pras〈廢棄物名畫系列〉的創作實在太有意思了,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我的作品不要造成環境的負擔。
補充:
本教學活動設計,參照康軒版110年8月初版,藝術領域3上第三單元彩色的世界:3-2搭一座彩虹橋及3-5我的天空(設計者:楊巧筠),維持原視覺領域主要學習重點,部分改編微調,融入更多環境教育之環境倫理相關之議題探討,並扣合SDG12之「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期望延伸視覺藝術教學內涵,跨域環境教育,「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