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65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2
2

馬太鞍的巴拉告,愛護海洋我做得到

發表日期:2024-12-10
發表人:沛琪

海岸海洋海島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閱讀或講故事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實習老師吳宸萱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3.12
  • 參與人數:33

目標:

本課程即以環境永續的精神為基礎,以「SDGs 目標 14:水下生命」結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19 項議題中的「環境教育」、「原住民族議題」融入至國語科的課程教學。本課程預計在國語第九課馬太鞍的巴拉告的內容探究中,引導學生能了解並欣賞原住民族是如何運用充滿智慧的捕魚方式與大自然和諧共存,也讓學生意識到保育水下生物、對大自然取節有度的重要性。

進行方式:

1.以圖書館海報與班書連結學生經驗,導入何謂 SDGs,以提問與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從自身活經驗出發,逐漸意識海洋保育是影響全世界的重要議題。
2.以數據猜測活動導入過度捕撈議題,讓學生先了解此議題「為何重要」,再以課文探討阿美族人是如設計與利用馬太鞍的巴拉告,
3.以阿美族生態保育智慧,應對這個海洋保育議題,實踐SDGs目標14的內涵。將海洋保育的價值觀內化到自身。

成果描述:

1.學生能了解巴拉告三層結構是由何種動植物構成,為何能吸引不同動物居住。
2.學生能了解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欣賞阿美族與環境共存的捕魚方式。
3.學生能說出口頭分享自己對於阿美族巴拉告捕魚法或保育海洋的心得。

實施心得:

馬太鞍的巴拉告,讓我們看見阿美族的智慧,讓大自然生態不息,教會我們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未來的我們也要守護地球與海洋環境。

學習者心得:

同學A:我覺得馬太鞍的巴拉告,是一種永續海洋的捕魚方式,對大自然以及海洋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同學B:我覺得阿美族人很聰明,想到能用分上中下層的方式,捕捉需要的魚類,讓海洋世界永續。
同學C:巴拉告是一種有助於環境及海洋的捕魚方式,如果大家都能做到愛護環境,選擇對海洋有益的方法過生活,少製造垃圾,我們也能像阿美族人一樣有智慧一樣愛地球。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融入領域教學,從阿美族生態保育智慧為基點,妥善運用圖書館海報與班書連結學生經驗,導入SDGs 理念,讓學生從自身活經驗出發,思考海洋保育的重要,既可了解族人的智慧與文化,又能啟發其環境意識,是很棒的教學活動設計
    若能提供學生的學習歷程,更有助於評估教學成效
    老師辛苦了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12-1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