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7
葉片數:4
澆水器:2

評分項目

5
4
4
4
4

從傳產到老街的跨科跨校共踅:以「傳產共踅說故事」與「拍攝老街

發表日期:2023-12-07
發表人:大頭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實驗、實習
  • 教育階段:高級中等學校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U31 思考生活品質與人類發展的意義,並據以思考與永續發展的關係
  • 策劃/執行人:蔡宗憲、戴妙全、張惠美、賴怡君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跨校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111年9月至112年11月
  • 參與人數:150

目標:

一、創新教學背景
(一)加深在地參與的傳產認識
面對在地的地景、產業的變遷,學生對於在地過去的產業與文化愈來愈陌生,咸少人知的「一府二鹿三新莊」其實在康熙時期臺北湖便已形成,產業的沒落與變遷如今只能在一些街廓找到,例如:新莊廟街、大稻埕等地。對於在大臺北地區就學的學子,或許應該是必須了解的課題。
(二)建立跨校跨科的課程模組
來自雙北兩端學校的跨科合作,希望學生可以對於共同主題的認識,學習從不同學科出發,擺脫教室內學習的限制,營造學習環境的延伸,試圖透過歷史科探究與實作、國文科合作的試驗,建立新型態的課程模組。
(三)實踐素養教學的實作精神
在新課綱的精神下,讓學生重視素養學習,從事在地文化參與,經由國文科之專題實作、報導文學及導覽摺頁課程,歷史探究與實作口訪報導之歷史報、社區再造之參與式預算課程,透過異地分流課程實作,跨校實體交流,展現學生學習成果。
二、教學目標聚焦
(一)結合國文科與歷史科的異質性,找出共同的關懷議題
透過不同的課程設計,例如國文科的延伸發想、歷史科的探究與實作,對於傳統產業、在地廟宇文化等等內涵,找尋在地傳統族群文化之美感,讓學生從欣賞在地文化出發,關懷在地沒落之傳統產業,思考永續城鄉之可能。
(二)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促進社會關懷的精神
藉由在地傳統產業的認識,透過閱讀相關文本資料、口訪傳統產業之地方耆老,進而將珍貴資料進行編撰,並透過動態的交流進行成果解說,逐步達成學生「聽說讀寫」之能力,以利學生產生社會關懷之精神。
(三)引導學生認識17SDGs的重要,建立永續發展的意識
引導學生認識17項SDGS,讓學生認識傳統產業與SDGS11永續城鄉之關聯,洞察在地城鄉發展的問題與困境,透過參與在地發展,學生成果作品推廣在地特色,並期待學生能進一步規劃在地未來發展藍圖,達成永續城鄉發展之可能。

進行方式:

一、主要步驟
分為三步驟,第一步驟為「在地走讀」以學生為主體,「傳統產業」為主題,兩校跨科異地分流教學,於教室內完成文史資料閱讀,教室外實察與口訪,完成「歷史報」作品。第二步驟兩校學生作品進行靜態聯展,讓學生對於異地傳統產業文化有初步認識與交流。第三步驟則是是透過「雙城動態交流」,安排雙城動態走讀,由麗山高中同學帶領丹鳳高中同學走讀大稻埕,丹鳳高中同學帶領麗山高中同學走讀新莊廟街,理解異地傳統產業發展概況,與真實觀察及比較,引導同學對於在地社區進行未來的規劃發想,活化文史資源,擴大學習領域,模擬社會互動。
1.第一步驟「在地走讀」:丹鳳高中歷史學探究課程
進行四個子步驟,分別為:「史料蒐集」、「議題選定」、「實察口訪」,最終「歷史報編輯」,本學年課程設計以「傳統產業」作為主軸。
2.第二步驟:兩校作品靜態聯展
為了讓兩校學生在課程後能有延續的學習與交流,因此策畫在第二學期辦理兩校作品聯展。經由跨校夥伴討論並進行準備後,兩校作品於112年4月22日起於丹鳳高中及麗山高中同時展出,透過靜態作品聯展讓兩校學生可以同步觀摩到學生對傳統產業的觀察與紀錄。
3.第三步驟:「雙城動態交流」,兩校於112年6月3日辦理雙城動態走讀活動,邀請兩校師生進行動態走讀交流。
二、延伸探究與行動:引導同學於動態交流後,思考雙城發展差異,並進一步尋找問題的可能解方。最終透過參與11月13日的莊社區大學「公共參與月」與新莊社區居民進行新莊老街參與式預算海報共創。

成果描述:

(一)在地走讀成果
達成成效評估「1.能認識並理解在地社區傳統產業及人權議題珍貴文化資產、3.學會蒐集在地社區文史及口訪資料並加以整理分析、4.學會編撰導覽摺頁或導覽手冊、歷史報等文本成果」
(二)兩校作品靜態聯展
透過參觀展覽之回饋結果,從回饋結果可以獲得學生對於「傳統產業」議題學習的成效如下:
1.觀展有助於對於「傳統產業」困境更加了解。
2.「保存傳統產業」有凸顯「在地特色」。
3.作品展覽有呈現學科實作的能力表現。
4.透過展覽有助於「重新認識」自己社區的傳統產業。
5.透過本展覽可以進一步理解「在地社區發展需要」,有利於嘗試提出「未來城鄉發展」的方案。
6.透過本展覽可以達到「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的人文素養」。
(三)雙城動態交流
1.聽眾
(1)新莊廟街(麗山學生):印象的落差、難得的機會、理解歷史與困境
(2)大稻埕(丹鳳學生):震驚、人潮對比強烈、有轉型、政府積極、外國人、本地人都很多
2.解說
(1)新莊廟街(丹鳳學生):開心分享給年輕人、原來新莊很有歷史、更認識老街
(2)大稻埕(麗山學生):更深入瞭解地方產業、重新感受很有意義、看到之前忽略的小細節
(四)拍攝「拍攝老街保衛戰短片」
透過動態走讀發覺雙城發展差異後,再次進入老街訪查並分析比較,試圖找出可能的解方,透過短片分享反思心得。
(五)新莊社大2023秋季公共參與月:20人社區人士參與丹鳳高中同學「⾛在河港上的老街-雙城老街保存你我他」,共創三個參與式預算海報發想與交流。

實施心得:

本課程實施因著歷史探究課程研發主題「傳統產業」,自111年暑假與麗山高中夥伴教師進行研討,認為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本來兩校學生於課程進行後,預計安排兩校學生參訪交流,以達到相互刺激與鼓勵,但是因為時間地點非常難對應,加上學生作品來不及於111學年第一學期期末產出交流與實地參訪的安排,故與夥伴教師研商改為靜態作品展覽,沒想到在討論過程激盪出領一個想法,不如兩校於第二學期期末進行擇定雙北老街,進行現地動態交流,因此逐漸完成學生成果的後續。在兩校靜態與動態走讀完成後,丹鳳高中同學對於迪化街老街的衝擊非常震撼,同學對雙城老街發展有了很大的感觸,因此我們稱勝追擊,預計參加媒體素養短影片競賽,在兩次meet籌劃後,今天再次到訪老街,口訪商家對於老屋整建及維護的看法,以及遊客對廟街觀點。同學進行實際訪察影片拍攝,洽談到廟街唯一完整保存老店屋的林泉成商號,老闆很友善與我們互動,讓我們了解來自當地居民對於老街保存的態度。另外也拜訪蔡源榮什貨店,老闆娘也是很友善與我們交流廟街商圈沒落的無奈,甚至最近塭仔圳重劃區工廠居民拆遷後,人潮更是雪上加霜,詢問有關老屋整建與維護更是消極,店屋祖產的繼承人員複雜,想要維護翻修都有其難度。最後再次巧遇武聖廟主委,他跟我們提到早年廟街整條都是拱門騎樓,傳統店屋因為做生意或工廠出入不方便,都把老屋打掉或改建,整條老街已失去地理風水。接著學生繼續前往大稻埕拍攝與口訪,並且完成後續的剪輯。後續雖然媒體素養短影片競賽未獲獎,但是學生的投入,值得讓社區居民理解與互動,因此因緣際會獲得新莊社區大學的邀請,參加了11月13日新莊社大2023秋季公共參與月活動,獲得居民不錯的迴響,過程中的學習成果,讓身為指導老師為學生感到非常值得。

學習者心得:

一、學生拍攝短片的回饋
(一)拍片反思
透過實地踏查、口訪紀錄以及影片製作後,我們深切的感受新莊老街與大稻埕的差距,不管是商家還是政府對老街的態度,又或者是遊客走訪的心情目的,兩地皆相差甚遠。
(二)反思的歷程
1.從表象觀察:乍看之下新莊的老舊及大稻埕創新
2.從媒體搜尋:大稻埕是有在地人發起保存與維護
3.商家的心態:新莊商家的消極及對政府的不信任、大稻埕商家的轉型
(三)反思總結
問題的本身並非如此單純:老屋的產權複雜,要保存就會有利益的衝突,後代子孫傾向於都更,這也是新莊老屋拆拆拆。
二、新莊社大2023秋季公共參與月活動反思
學生參與公共參與月活動,獲得很多的回饋,尤其當學生向社區居民分享她們行動的過程,獲得社區長輩非常正向的回饋與鼓勵,並且在參與是海報共創過程,聽到看到社區大哥大姊們,為了想重振老街的興衰,真的提供了很多非常棒的點子,並非是過去學生幼稚的提案想法,而是一些聽起來可行性很高的做法,十足的打開了學生新的視野,感到非常開心。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很完整的教學課程,畢竟許多學生還處於吸收知識的階段,對這方面的環境知識稍有陌生, 藉由老師的宣導讓許多學生瞭解,未來就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態度,甚至進一步影響行為。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12-14
  • 大頭
    謝謝委員的回饋
    謝謝委員的回饋
    非常感謝
    發表人:大頭
    發表時間:2023-12-15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