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內海陽光少年單車騎讀 鄉土踏查、海洋生態環境保育戶外教育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J37 理解氣候變遷對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具體影響(生態、水資源、生活、健康、農業、地景)
- 策劃/執行人:陳雯玲、陳句翊/李天生、王绚瑛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112.1.18-112.3.21
- 參與人數:70
目標:
1.在自然領域課程中曾經學習到「生物與環境」及人類與環境單元,透過觀賞“氣候變遷”、”台江國家公園”、”鹿耳門天后宮”及”安平文化”導覽一分鐘看懂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影片後,將內容轉化為文字與圖表,以協助學生閱讀理解。
2.推廣生態保護的環境教育概念,藉由台江內海導覽,與北門農工、安平陶坊及台南市全成教育發展協會聯合支援,辦理戶外教學活動,落實海洋環境生態保育觀念。
3.建立國中學生對在地周邊自然生態與人文環境正向的價值觀與向大地學習的態度,實際鄉土探查台江內海周邊地區海岸生態的瞭解。
4.引領學校師生深度感受豐富的台江內海、先民渡海來台根據地-鹿耳門、安平媽祖與老街文化(歷史、地理等社會領域課程),體驗在地生命力,喚醒海洋生態保育意識與行動。透過陽光少年騎讀漫遊、鄉土踏查在地人文、自然史蹟,了解腳下這片土地,數百年以來的自然、歷史文化故事。
5.從認識台江內海周邊地區的海洋與濕地生物多樣性,進行海洋教育的學習(自然領域課程)。
6.透過單車騎讀活動(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強化學生自我保護,宣導正確交通安全觀念。]
7.師生參與「安平陶坊劍獅學堂」之戶外教學活動,體驗手拉坯、劍獅壓模DIY學習(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課程,並尋訪傳說中的安平劍獅(社會領域課程),了解在地文化古樸之美風采。
8.本年度重要的海洋與環境戶外教育活動後,全校學生撰寫個人學習心得(國語文領域課程)及分組進行台江內海單車騎讀戶外教育成果彙製成簡報,完成心得分享報告,是一次非常難得能實地探索體驗後,能融入國語文、自然、社會、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及綜合活動等跨領域的統整學習得以落實、實踐。
進行方式:
這是一次非常難得全校師生全程共同參與合作,結合跨科、跨領域的戶外環境生態教育教學統整性活動
1.出發前先讓各班學生觀看本次活動相關文化景點,進行行腳初探,包括:
(1)“[行動解說員] 台江國家公園-台江總覽”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pbt1OC8r8&ab_channel=ParksTaiwan
(2)【台南景點】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台江內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9TaK6Unrs&ab_channel=%E9%81%94%E6%96%AF%E7%B1%B3%E5%85%8BDaSMiC
(3)[台江】繁海夢田─台江國家公園簡介影片中文版(3分鐘)
(4)鹿耳門天后宮https://www.luerhmen.org.tw/、風采鹿耳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jU-mtE1Ok
(5)安平文化旅行指南-讓我們深度探訪安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UV08q57tY
2.從學校出發、師生單車騎讀實地參訪觀察台江內海生態與探索氣候變遷對海洋與濕 地生物之影響,學生初步了解什麼是氣候變遷與氣候變遷主因。
3.經由「安平陶坊劍獅學堂」之教學活動體驗手拉坯、劍獅壓模DIY,並尋訪穿梭於百年瓦厝的巷弄中,尋找各種劍獅蹤跡,體驗安平在地傳統文化與陶藝技術。
4.在陽光少年單車騎讀台17線與安平、四草沿線的宗教、人文、歷史及自然生態風光後,學生寫下活動心得,並在112.03.13(一)舉辦此次戶外教育學生成果簡報發表比賽,體現與評鑑全校環境教育的執行成果。
成果描述:
從視聽影片初探學習、再加入實地各站單車騎讀導覽介紹,可增加學生記憶~原來在三、四百年前,台江為一大片被外海沙洲所圍繞的台江內海,台江即為此地的古地名,約4000多年前,原本就有原住民族在台江內海周邊區域活動,到了西元16、17世紀大航海時代,荷蘭以台灣為全球貿易之據點,台江就是這個據點的重要出入口,並在西元1662年,鄭成功等人渡海來台建立漢人政權後,台南變成台灣歷史首都長達三百多年,台江也成文最早開墾發展的歷史場域,除了緬懷台江內海的發展歷史,也感受維護台江國家公園及台江內海環境與生態及其不易,學生在走出學校殿堂,來親近大自然才能更深刻體悟先民的智慧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資產保存的珍貴,與我們息息相關。
2.經由「安平陶坊劍獅學堂」全校師生動手操作手拉坯及劍獅壓模DIY之教學活動,每位師生手工製作自己獨有的藝品,非常活潑而有成就感,並在各小組穿梭於安平百年瓦厝的巷弄中,尋訪傳說中的九大劍獅蹤跡,了解劍獅的造型及所象徵意象,體驗安平與在地傳統文化與陶藝技術。
3.從台南七股學校早上常常車龍的單車車隊出發到最後一站抹香鯨博物館,來回將近34.7公里的旅程,回到學校已接近傍晚時分,雖然辛苦一天,全校師生能探索體驗學習,最後經由個人心得報告及各組成果分享簡報的展現,更加觸動引發師生熱愛家鄉海洋之美與生態系環境教育情操,探索與提升對海洋知識的興趣與深刻印象,真正的達到「做中學」與「驗證」課堂學過的知識的奧妙。
4.本次台江內海單車騎讀 鄉土環境生態戶外教育活動暨全校各組心得分享簡報影片集影片mp4檔片長計33分47秒,影片大小共計2.35gb。(因綠色學校可選擇上傳檔案大小限制為4mb,故僅能以此檔案進行影像紀錄。
◎影片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dMTPDcOE8
實施心得:
1.在學校國語文、自然、社會、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及綜合活動等跨領域各領域跨科、統整教學與活動中,體會到運用文字、圖表與影像記錄之間,教與學是互動有微妙之處,並得以落實與實踐。
2.經由騎讀各站實地駐足參訪,感謝北門農工、安平陶坊聯合支援辦理教學活動與贊助單位:台南市全成教育發展協會的協力,讓我們全校師生在學期中有非常深刻而诶好的回憶,也感謝大地給我們很棒的境教素材,向大自然學習致敬。
3.雖然國中生宛如青春少年兄般,但從單車踏板歷經超過上萬步踩踏輪軸帶動,那股年輕奔放的活力,充分地表現在旅程與發自內心表達的每一刻感動中。
4.在經歷台江內海風光景致的導覽賞析下,深深地見識到與生態紀錄片中氣候變遷變化大,造成包括許多後候鳥減少,河道淤積,蚵田的貧脊、生物多樣性較低,身為人類必須與物種永續發展而努力。期望在學校精心策畫與執行力下,能從海洋生物、生態社會環境教育的概念出發,與在地環境資源結合揉入,透過全校師生實際體驗,不僅讓學習者學習到如何面對環境問題,也懂得採取環境行動,有效落實及推動海洋、人文、自然環境教育。
學習者心得:
1.黃O豪同學:轉動踏板,轉動正向能量。 當我們在做一些能帶來正向能量的事時、或是完成一項挑戰,或多或少會期待讓自己變得更開心。 這也就是說,騎車會是一件令你越騎越開心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累積,騎車所帶來日積月累的優點也更明顯,除了讓你更開心外,你也會感受到體能明顯的進步,接著就成為一個正向循環。
出發了,第一站我們到了媽祖宮在那邊拜拜還有拍照,也是我叔叔"家"的信仰,接下來繼續往四草大橋南方的安平天后宮前進---GO。在天后宮我們在那聽導覽解說安平劍獅由來和用陶土做劍獅,可愛的小劍獅,接著要到安平老街找劍獅囉!中午在天后宮休息完,整頓裝備向四草大廟那出發坐”竹排仔”。
坐”竹排仔”在聽導覽講解就好像社會得阿德老師在教地理、歷史還有上自然天生老師跟國小的黃焌程老師……回想起以前的時光,也知道了大眾廟的歷史,我也遇到恩羽他媽媽和哥哥來這裡玩,超有緣!!!接續準備回程EZ!!
正當我們的朋友無力的向前走時,只聽隊伍喊到“我們快到國聖橋了,加油呀!別放棄啊!”我們強打精神,經過一陣猛衝,我們終於到目的地!我們沒有休息,因為,下一段路程是下坡。我們像一隻只小燕子飛行著。一路高歌著飛到了橋下。回頭看看我們下來的路,像峭壁一樣立在我們的後面,我們成功了!
2.郭O羽同學:我覺得這次騎讀活動很有趣,既能讓我們鍛鍊身體又可以學習到很多我們平常不會知道的小知識,還能讓我們抒發平時讀書的壓力,真的很棒。在這次騎讀活動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尋找劍獅,在這個尋寶遊戲中,我們可以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去找到劍獅,更可以藉此訓練方向感及尋找能力;尋找過程中我們雖然會因意見不合而爭吵,但我們知道爭吵沒辦法解決事情,所以吵了一下就沒有繼續吵了,在經過我們努力不懈的尋找,我們一共找到了7隻劍獅,分別是:義行劍獅、雨漸耳漸獅、達摩劍獅、神秘劍獅、九九劍獅、金光劍獅、周龍殿劍獅(神氣劍獅)。後來到了四草一起去搭船,船上的導覽員替我們解說了看見的動、植物,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鳥類是小白鷺、大白鷺、蒼鷺,據導覽員說看到蒼鷺就值回票價了呢!還有看見欖李、五梨跤(紅海欖)、水筆仔、海茄冬等四種紅樹林植物。
3.黃O榛同學:去年騎去鹽山,而這次騎去的是安平與台江內海,去的前一天很期待,希望過得快一點,其中有一站騎到安平老街,我們做了兩支箭獅,老師很厲害做了陶碗,之後在安平老街探訪到6隻劍獅,拿到第一名,另外在四草座觀光膠筏,航行在台江內海上,看到白鷺鷥神奇地跟在船後,聽導覽老師說,牠們要隨船航行後刺激水中魚類翻滾時刻,鳥類能藉此快速找島獵物,也看到夜鷹、紅冠水雞等各種水鳥,真的很開心,第一次看到那麼多鳥類。這次單車騎讀雖然過程很累,但是有運動,多少可以減肥,哈哈。
4.江O雅同學:許多紅色的孩子,今天團結起來了、形成一股克服寒冷、充滿勇氣的力量,踏出了前進的腳步,藉由默契來帶動隊伍,因為壓力迫使激發出身體的潛能,沿途看到許多孰悉又陌生的景物,不由得感嘆我們並不孰悉自己的故鄉。而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克服自己畏懼的事物,如今我們把鞋換成腳踏車,同時有和同學感同身受。
5.劉O宸同學:一年一度的單車騎讀活動,在陽光灑下、風拍打在身上,但陽光炙烈,令我忽略了東北風的寒冷。在安平,我們看到每一隻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劍獅,背後隱藏的故事是無比珍貴。至鄭治時期卻承載著讓人民安心度日的重任。彼時,軍人江劍獅掛於家門口,盜賊便不敢入內行竊,各色劍獅,各有特色。在四草坐上船,開始了一段台江內海生態之旅,隨著船隻前進,導遊一邊向我們介紹沿路的植物、動物~有每年九月自西伯利亞來過冬的蒼鷺,紅樹林植物:海茄苳、紅海欖、草海桐、導師也教導我們如何分辨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及黃頭鷺,我也知道牠們不只是腳、嘴巴、體型都有所不同。除了自然生態外,也介紹台江內海、安平的歷史故事,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安平地名的由來,原來是取自鄭成功父母的家鄉,另外現今的安平古堡並不是原先荷蘭人蓋的熱蘭遮城,我們所熟知的大紅頂,其實是在民國64年為了觀光而建造的,也同時說明了台江內海的發展,也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對於這片土地的了解,不過九年一毛。回憶起這一整天,我認為就如同台江內海的海面般,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閃耀著光芒、我聽見,我看見了許多與這片土地,不論是生態、人文歷史,這些都是前人給我們的珍寶,過往堆砌了今日,才讓今日的安平、台江內海有許多豐富的故事,我彷彿坐著時光機回到了從前,看見了福爾摩沙最豐富的區域,是大員、是台灣縣、是承天府、是台南州,更是今日的台南市,讓我想要更加深入了解我們所生活的土地,這種人文歷史、自然生態,也讓我更加地珍惜。(眉批:體驗、體悟到領悟,存乎心、行於筆,珍貴而˙美好的記錄)。
補充:
本校戶外教育藉由參觀環境教育的相關課程場域,不僅是認識鄉土環境及海洋生態,也讓學生設計整理此次單車騎讀課程活動回顧分享,目標重點著重在學生能自我深度探索,在每一站駐足欣賞、沉澱並內化為珍貴知識,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只是“聽”、”說”,還有“自主式學習”的環境探究學習,在老師帶領學生騎乘單車時,從頂風、炎熱、艱辛過程中,除了激發學生意志力及考驗、團隊互助及獨立自主的精神等,並引出對於環境教育的真正意涵,老師及學生並充分呈現在學習後,深刻發展出的自然保育態度及心得,進而彰顯本課程賦予真正的教育意義,同時,亦能節能減碳愛護地球,為保護地球盡一己之力。
本單車騎讀 鄉土踏查、海洋生態環境保育戶外教育包含完整的方案設計、執行與評鑑,包括:
1.計畫: 竹橋國中陽光少年鄉土踏查活動~台江內海單車騎讀戶外教學實施辦法及單車騎獨學生成果簡報比賽辦法暨教導主任及導師至騎乘、駐點路線先進行探勘、擇取較佳選擇方案。
2.執行: 詳實記錄112.1.18年竹橋國中單車騎讀旅遊路線分站時間表,並全程進行「拍攝照相』~4.08gb~等「影像紀錄』~2.35gb(無論是行前校長囑咐及期待、保興宮、鹿耳門媽祖廟、安平開台媽祖廟及四草大眾廟等宗廟虔誠祈福護佑師生安全,全校師生單車騎乘動態、每個路口交通管制、陪同的後勤護航支援安全行動的老師及北門農工主任的補給修護貨運專車,每一個細節均做到安全第一為優先、師生真的感受到走讀的樂趣與滿滿的收穫。
將照片及影片製作成完整紀錄片一支長度共達274mb(因綠色學校網站檔案大小限制無法上傳)
3.考核:在此次學校年度重要大型戶外教學單車騎讀海洋生態環境教育之旅活動,為了讓課程得以實踐、真正讓學生印證教科書本與老師教學內容中的鄉土、文化與生態自然得以履行貼近,是一次很棒的帶著走的豐富行腳踏查之旅。我們舉辦學生分享個人心得及製作成簡報,舉辦成果報告及展示,讓學生可以回顧及對先民渡海來台拓墾至今的台江內海的漁業及生態認識,藉由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環境保護的觀念及尊重海洋環境生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