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10
葉片數:2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1
1
2
2
2

春享(2024/02/19-03/01)

發表日期:2024-04-29
發表人:Hsiehwz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潘麗玲、嘿目依羅慕
  • 動機: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2/19~113/03/01
  • 參與人數:45

目標:

1.觀察春天的植物及自然景觀變化。
2.遷移欣賞經驗,嘗試表現出各種不同造型的櫻花樹。
3.發揮創意並感受自我創作的樂趣。
4.觀察動植物的生長變化。

進行方式:

1.賞櫻、寫生:
(1)團討春天的花是什麼樣子?顏色很美、桃紅色或粉紅色居多。
(2)詢問幼兒是否看過櫻花?你/妳覺得它像什麼? 
(3)帶幼兒賞櫻,並且畫下櫻花樹的樣子,怎麼表現樹枝的高低?
2.製作櫻花餅乾:
(1)介紹所用到的食材有哪些? 介紹我們昨天賞櫻時摘的櫻花瓣。
(2)老師介紹櫻花餅乾的製作過程,孩子們動手做。
(3)把餅乾做完後,放置烤箱即可完成,和幼兒一起享用。
3.元宵慶典活動:
(1)繪本欣賞《元宵節》,了解元宵節的故事及習俗(賞燈、猜燈謎)。
(2)元宵燈籠DIY:將西卡紙對摺後,沿線剪長條,再黏貼上皺紋紙揉捏的櫻花,組裝燈籠和提把就完成囉。
4.春天的秘密:
(1)分享春天的天氣、相對應的穿著、動植物生長、自然景觀。
◇說說怎麼發現春天?(春天開櫻花、春天有時候很熱…)。
◇觀察春天的顏色有哪些?(粉紅色的杜鵑花、粉色的櫻花、淺綠色的草和嫩葉)。
◇美勞-濕水彩,選觀察到的春天色彩顏料來創作。
(2)唐詩誦賞《春曉》(孟浩然)。
(3)探索春天:
◇戶外感受春天的天氣,鼓勵小朋友們表達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感知春天來天氣變溫暖了。
◇觀察幼兒園中的花、草、樹木的變化。透過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知道春天來花也開了。
◇與小朋友們邊走邊欣賞春天的花草、樹木,知道春天的花是五顏六色的,小草變綠了,柳樹長出了綠芽。
◇找到春天,表達自己的發現。請孩子們說說找到了春天了嗎?春天藏在哪裡?在簽到本上畫出自己發現的春天。

成果描述:

1.和孩子們散步到瀑布賞櫻,其實在校園裡可見滿滿桃紅色櫻花,讓孩子欣賞更多可以慢慢捕捉櫻花不同角度的美。也讓孩子可以近距離甚至觸摸櫻花樹幹、枝等,這時也讓孩子幫忙撿已掉落的櫻花瓣,再拿到學校清洗,教孩子烘培-櫻花餅乾,親自攪拌麵團到塑形,在進烤箱等待,中午時和孩子一起享用櫻花餅乾。 
2.透過影片讓孩子了解元宵節怎麼過,甚至有哪些習俗呢?孩子們對元宵節的印象很迷糊,只知道老街上掛滿了燈籠或家裡附近放鞭炮!老師解釋著,在元宵這天不僅提燈籠、放天燈,更要吃元宵象徵一家團圓,還可以玩一種遊戲叫「猜謎語」活動,這天也讓孩子們動動金頭腦,玩個幼兒謎語,孩子們不僅討論著,還覺得好玩又難,難得體驗。這天也讓孩子們做簡易燈籠,把皺紙捏成團,一顆顆的黏在燈籠上,象徵前幾天欣賞的櫻花。
3.和孩子們討論四季的變化,更認識這月的季節,從樹的顏色及樹葉的茂盛與枯委孩子們很快能分辨出來,進一步能討論出季節的穿著,例如;厚薄度、長袖短袖等問題!帶著孩子們尋找校園的春天,孩子們發現剛發芽的翠綠色葉子跟長很久的深綠色葉子的差別,貼近植物很多花瓣的顏色很鮮豔,孩子們也發現花瓣的大小朵,孩子們也撿起已掉落的花朵
,進行濕水彩創作,把覺得春天的顏色畫下後,再把花朵畫出來,下午分享也欣賞他人的作品。

實施心得:

幼兒對元宵節不是熟悉,但如果講說有「小年夜」之稱的節日就有聽家裡長輩說過,和幼兒認識元宵由來及或做的事情,嘗試讓幼兒猜燈謎,反應不是很熱烈,但不斷地給幼兒練習與參與此活動,漸漸地漸入佳境,一起動腦同樂。帶幼兒探索校園裡的春天,幼兒對顏色、花瓣的大小印象深刻,四季的味道或天氣的變化感受不太了解,現在因著氣候關係,一週都可能穿到厚外套及短袖等,透過欣賞花、樹,孩子對色彩的敏銳度夠,透過水彩可以感受到孩子對於春天的想法。

學習者心得:

1.我會背唐詩《春曉》,回家跟爸爸媽媽分享。
2.我覺得春天的天氣有時很冷、有時很熱,櫻花很漂亮。
3.在餅乾上放櫻花花瓣,放入烤箱就有櫻花餅乾了,真好吃。
4.元宵節的燈謎太難了,但做燈籠很簡單,黏上紙櫻花做裝飾。

補充:

《春曉》孟浩然(唐‧五言絕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語譯:春天的天氣和暖,我睡得又香又甜, 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是窗外傳 來一片清脆悅耳的小鳥聲,把我叫 醒。朦朦朧朧間記得昨晚曾經聽見 刮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這一夜風雨 ,不知有多少花朵飄落了呢?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活動面向多,算是一套完整的課程。藉由戶外踏查,認識社區,進而規劃國語文、藝術、家政教育等等的教學活動。但,對於環境教育的解說稍微少,可以多加說明。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5-0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