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76
葉片數:4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5
4
4
3
3

認識學校附近

發表日期:2023-11-29
發表人:yeh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7 覺知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環境和生態資源的支持
  • 策劃/執行人:葉昱君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11/20~112/11/29
  • 參與人數:223

目標:

透過認識學校附近的環境,提高學童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力,學校周圍除了人為設施之外,還有各種綠地,可以讓動植物與人類和平共處在同一個生活圈。學校附近的各種設施可以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透過認識這些設施,使學童對於學校附近的生活圈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進行方式:

小學生的住家和學校多在同一個生活圈內,從日常的生活經驗切入,討論學校附近的各種設施。經由不同學童的經驗交流,讓班級同學認識各種不同設施對我們生活提供的服務與幫助。全班一起利用google map街景模式的功能,透過路徑模擬,使學童能更具體了解每一項設施的位置並產生共感,可加深學童對共同生活圈的歸屬感。
    讓學童把印象最深刻的場所寫下來,並在紙盒上畫出場所的外觀,在長桌模擬排列出一個社區的樣子。
    針對自然環境的部分,介紹「浮洲」地名的由來,並介紹湳仔溝、大漢溪的位置和浮洲人工濕地的功能。學童描述出學校附近綠地的位置、可以在綠地觀察到的各種事物,進而引入綠地對環境的益處,並讓學童產生初階的保育概念。

成果描述:

學童能說出不同場所提供的服務,例如:(初原麵場)麵店可供餐、健身房可進行訓練、(全聯)超市可以購買食物、(山水)五金行有各種生活用品、傳統菜市場可買菜和水果、(浮洲)派出所有警察等。學童認識了各種不同的設施,例如:銀行、圖書館、廟宇、快速道路、榮民之家等,另外也可以認識大型的公共建設,例如:浮洲火車站、浮洲橋、河濱公園、大觀路地下道等。
    應用網路軟體模擬人在街道行走,用路線投影對應到平面的地圖,初步引導學童了解地圖的概念,以具體事實連結抽象的平面圖像。讓學童練習將圖面的區塊塗色,簡略理解繪製地圖的方法。學童也對於在地圖上找出自己家的位置非常有興趣,更能嘗試在家自己利用電腦軟體的街景功能模擬從學校走回家的路。
    在繪製商店紙盒的部分,學童能夠把商店內的具體設備畫出來,包括:安親班的桌椅和黑板、便利商店的影印機與咖啡招牌、鍋貼店的收銀機、五金行的工具等。
    在綠地的學習課程中,學童能說出在公園觀察到的動物有麻雀、鴿子、貓咪、老鼠、松鼠和狗等,公園提供這些動物一個棲息的場所。人類可以在公園跑步、散步、下棋、聊天、吹泡泡和放風箏等,進行休閒活動,公園讓人感覺愉快和放鬆。另外樹木具有淨化環境的功能;草地讓雨水可以滲漏到地下不會產生積水;公園還具有讓環境降溫的功能,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城市裡的綠地。

實施心得:

學童對生活周遭象最深刻的是便利商店,因為現在的便利商店功能齊全,加上學童的生活單純,家長代為處理了大部分生活中繁雜的事務,對學童而言,便利商店能涵蓋他們生活日常所需的各種需求。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童了解到原來學校附近有那麼多樣化的地點,生活周遭是多采多姿的,也更樂意去探訪我們課程中討論過的地方。
    透過浮洲地名的介紹、了解浮洲地區發展的過程後,學生對這塊土地比較有向心力,也凝聚了學童的社區意識,對於人與環境共好的概念,逐漸有了雛型。

學習者心得:

聽了同學介紹各種地點,我也想去探險看看。
學生1:原來學校旁邊有好幾個公園,我和同學約好要一起去公八公園打球。
學生2:學校附近有那麼多不同的安親班,好多同學下課之後都是去安親班寫功課。
學生3:我沒去過幸福食堂,聽了同學說,我也想要叫媽媽帶我去吃咖哩飯。
學生4:原來浮洲河濱公園有淨化水質的功能,以前我都不知道。
學生5:大家都喜歡去逛便利商店,因為便利商店有好多功能,真的很方便。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從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的概念出發,與環境資源結合,透過學習者實際體驗,不僅學習者已學習到如何面對環境問題,也懂得採取環境行動,有效落實及推動環境教育。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12-0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