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美感環境建置經驗分享暨校際交流
- 環境議題:校園規劃、營造、管理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陳淨怡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9.01-109.10
- 參與人數:65
目標:
(一) 學校論述與課程實踐-建構特色學校論述與課程理念實踐。
(二) 創新教學與分享遊學-創新學校經營模式與分享特色遊學。
(三) 學校空間美學與營造-運用校園空間活化與建置教學資源。
(四) 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結合運用社區特色與資源發揮功能。
(五) 特色效益與延續發展-延續地方特色文化與營造品牌行銷。
進行方式:
一、校園簡報:30分鐘簡報導覽,提供全面校園美感環境建置緣起及歷程。
二、校園導覽:導覽解說校園特色課程與環境建置相關性,環境生態導入之詳述。
(一)大門藝術造景
(二)中庭園藝改造
(三)生態水生池改造
(四)穿堂生態造景
(五)鄉土教學情境區
三、綜合座談:交流經驗並詳答提問。
成果描述:
1.參訪人員及專家學者對於本校環境融入課程修建持相當肯定,由於30年老舊校舍的維修及經費使用的關鍵要點,本校持環保永續的觀點,讓建材及配置有著實效益。
2.建立學校特色品牌,以既有執行之特色成果為基礎和案例,擴及其他學校之特色課程擘劃的前導。
3.深化課程示例,將空間活化和特色資源,導入課程模組和教學人力群組,深化本校之課程,獲得他校夥伴一致肯定。
4.永續學校經營,珍視在地自然環境和特色藝術文化之永續教育概念,實踐學校本位之願景。
實施心得:
利用學校暨社區周遭優質的自然生態環境,規劃自然生態特色課程,遍佈本校各學習角落,也配合學校與社區節能減碳、空間活化等環境議題,規劃環境教育的特色課程,例如,蘭花課程、鳶山踏查課程及老街尋訪課程等。
學習者心得:
A:感受學校課程與工程的結合,落實扎根學生環境空間美感體驗,更將維護環境議題不斷從生活脈絡中交付學生,相當佩服。
B:踏進三峽很少聽聞安溪國小,今日踏入校園感受到世外桃源仙境般,尤其見識前後校園建築落差,把學生為主的學習觀落實工程,給予相當肯定。
C:校園生態美感建置與鳶山生態相融合,整體環境相當溫馨,課程搭著美感經驗規劃,可推薦他校觀摩。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