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84
葉片數:4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5
4
2
4

樂體驗勇探索的西門海研王

發表日期:2021-12-18
發表人:邱馨慧

海岸海洋海島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專題研究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邱馨慧 曾文巍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0/4/21-110/4/23
  • 參與人數:68

目標:

1.理解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促進探索海洋奧祕的興趣。
2.探索臺灣海洋資源與生態,涵養人與海洋共存共榮的價值觀。
3.覺察人類對環境及生態資源的影響,積極參與海洋守護行動。

進行方式:

以澎湖為學習場域,開展學生與臺南在地場域不一樣的海洋學習與體驗探索。

一、海洋知識家-戶外教育前(學科知識與技能)
海洋科學-以自然學科為本位,從陸地到海洋的岩石與礦物延伸學習
   (一)、領域課程教學
       1.沉城之謎-國語六上(康軒)
       2.岩石與礦物-自然六上(南一)
       3.關心我們的地球-社會六下(康軒)
   (二)校訂課程教學
       1.海洋奇岩與潮汐
       2.我對大海的承諾
二、海洋研究家-戶外教育中(在地體驗與探索)
海洋資源與永續-與風櫃國小校際交流,保護海岸、關懷海洋
海洋社會與文化-在兩種海洋文化之間反思培養跨文化理解能力
   (一)澎湖戶外教育
       1. 淨灘(與風櫃國小一起合作)
       2. 潮間帶探索(與風櫃國小一起合作)
       3. 抱墩體驗(捕魚古法)
       4. 二崁聚落與褒歌文化(在地特色)
       5. 古蹟巡禮(在地特色)

三、海洋行動家-戶外教育後(反思與力行的表現)
反思歷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建構自己的世界觀。
(一)澎湖寫真
1. 旅遊小書
2. 專題報告
(二)海洋守護方案
1. 海廢繪本製作

成果描述:

走出教室,讓夢想起飛
透過資源整合、友善的行政支持體系、建立雲端知識管理及模組化的課程設計,讓我們的下一代,在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前,培養出更具創意與海洋素養的西門海研王。
(一)建立夥伴學校,跨縣市交流活動,看見不一樣的海洋
臺灣海域資源豐富且多樣化、文化脈絡深遠。兩所學校,一所位於臺灣,一所位於澎湖,同為「海洋教育」特色學校,卻有不同的海洋文化及生活方式,以海洋議題及素材為核心課題,透過親海、知海、愛海的交流課程,培育具有海洋素養的全球公民。
(二)分享與成長
1.學生:於學習中培養敏銳觀察力與邏輯思考能力,更藉由體驗活動中,感受生命之美與力行實踐保護海岸、關懷海洋的行動力,並藉由表達與分享創造海洋文化人之流動力。
2.教師:教師專業課程設計,行政端整合外部資源、引進知識管理平台、數位化環境建置來協助支援教師專業成長與創意課程設計,鷹架學生知識-技能-態度的橋樑,建立學生海洋素養、正向思考和自信的習性,讓學生經歷深化並且有意義的學習。

實施心得:

(一)六年級上學期自然第三單元變動的大地活動二岩石與礦物中,學生學習到我們生存的地球以岩石形成堅硬的地殼,將地球內部的高熱隔絕;而岩石又是由礦物構成的。
礦物和岩石提供我們生活所需,和我們的關係密切。建築材料中的鐵、泥、沙、磚頭都是從岩石來的;植物生長所需的泥土也是岩石的碎粒;喝水的玻璃杯是沙子做的,沙子是岩石的碎粒;鉛筆心、粉筆、石英錶、豆腐……等,也都要用到岩石的變化體。
由於不同的岩石各有不同的成因,科學家可以根據岩石的成分、形狀,來判斷地球上發生過的事情,所以岩石也是地球的記事本,記錄了地球變化和生物演化的情形。
在海洋中,海洋的地質更是千變萬化。以澎湖群島為例,澎湖群島以顯著的玄武岩火山地形與特殊的海洋生態聞名,到處可見發達的火山地形,例如:柱狀玄武岩柱、熔岩平台等地景,以及豐富的海洋生態與長久地理與歷史孕育出的當地獨特人文活動與文化地景,這些條件使澎湖海洋地質具有相當特殊的價值與意義。有別於陸上棲地生態,希望藉由澎湖豐富的海洋生態讓學生更進一步體驗探索親海、進海、敬海更護海。
(二)當初設定戶外教育地點(澎湖)時,是依據學生的領域學習為主,佐以彈性課程補充領域課程不足之處,讓學生在戶外教育前有完整的知識與技能,在戶外教育中學生可以實踐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以體驗探索開展學生的視野,學習親近海洋、向海學習,增進學生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教師則關注在學生與環境的連結,體驗生命的感動,型塑學生海洋意識與正向價值觀。戶外教育後,透過參與關懷地方及社會議題,採取行動及反思等歷程,涵養學生關懷海洋的公民行動力,從善待海洋,珍惜海洋資源,成為負責任的海洋環境公民。 
(三)原本課程設計在戶外教育後,讓學生進行發表,但是每班老師採取的學生反思學習與分享不相同:
1.A班級:遊記一篇,口頭分享。
2.B班級:旅遊小書,作品分享。
3.C班級:個人針對3天戶外教育印象非常深的項目,進行專題報告。
C班級因為運用這種方式,發現學生感興趣的焦點不盡相同,有潮汐、古老捕魚方式、珊瑚礁、玄武岩、社區歷史……非常多樣化。
尤其是有一位針對養蚵方式進行深入探究、12位學生(全班21人)關注海洋廢棄物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所以在疫情期間我們要針對了海底廢棄物對海中生物的影響進行探討,後來有8位學生想要創作一本繪本,讓全世界的孩子都知道,人類造成的海洋垃圾對海裡生物的影響!
(四)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探索是生命的本能;多給學生從興趣和好奇的角度切入學習,會讓我們看到學生的創意,看見學生學習的渴望和喜悅,增進求真、友善、美感的多元學習價值。

學習者心得:

1. 小學生涯中唯一的畢業旅行,我們去到了澎湖,這趟旅行,學到了很多,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出發後,經歷過兩個半小時的折騰,我們的腳終於踏在了澎湖的土地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學習與玩樂,我們了解了潮汐的變化,澎湖的地質跟歷史,還學習傳統的捕魚方法,我們全班都受益良多,滿載而歸。
  我覺得這一次有幸能夠去到澎湖去理解不同的文化,真的很開心,因為我知道了許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我了解了傳統的捕魚方式¬-----抱礅,還懂得分辨玄武岩之間的差別,潮汐所創造的美妙現象-----摩西分海,都被我用相機一張一張的捕捉下來,三天過得很快,在學習了許多知識以後,我們準備道別美麗的風島,帶著美好的回憶,踏上回家的旅途,這次的畢業旅行,我一定會永生難忘!

2. 在澎湖畢旅的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像是如果到潮間帶的話,要事先看一下當天的漲退潮時間,才能到附近觀察生物,在觀察生物的時候,要小心腳下的石頭和青苔,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摔的很慘,再來就是淨灘活動對我的影響,在淨灘活動的時候,我發現了許多的垃圾,例如:漁網、玻璃碎片、寶特瓶等東西,在那時候,我覺得垃圾怎麼會有那麼多,所以我開始在想要怎麼樣才能減少垃圾,我想到的是先從自己的習慣做起,例如:喝飲料用環保吸管、買東西自備袋子等方法,如果想要幫助海洋的話,我們要先把垃圾分類好,不要隨手亂丟垃圾,近年來我們開始能從新聞上看到海洋生物因塑膠垃圾的關係而死亡,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以後還能看見魚類的話,我們就要保護海洋,不要再讓海洋變的越來越慘,讓我們一起保護海洋的生命吧!

補充:

戶外教育首重安全措施
1.潮間帶探索活動,應事先教導學生觀察海洋生物應有的知識與注意事項,活動時要隨時注意安全及各組或個人的經驗分享並以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
2.海邊的體驗探索,建議集體行動,教師畫定一個小範圍讓學生在該範圍進行觀察活動,不宜一入學習場域就各組自由活動。
3.預防新冠(COVID-19),本次活動依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在活動進行當時(110年4月21-23日)之規定辦理防疫。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本提報結合各種不同領域中關於海洋方面的內容,除了理解學習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外,並引導學生親近並探索海洋奧祕的興趣,台灣是海洋國家,探索臺灣海洋資源與生態,涵養人與海洋共存共榮的價值觀是重要的,學生能覺察到人類對環境及生態資源的影響,積極參與海洋守護行動,是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希望學生能透過這次的學習,積極參與關懷地方及認識各項社會議題,並採取行動,涵養學生關懷海洋的公民行動力,善待海洋,珍惜海洋資源,成為一位負責任的海洋環境公民。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老師的說明也很詳盡,可做為他校的參考,加油!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1-12-27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