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9
葉片數:4
澆水器:0
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2
2
2
2
2

我們與颱風的距離

發表日期:2024-11-20
發表人:樹懶

颱風
  • 環境議題:颱風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廖旋銘
  • 動機: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4/11/1-2024/11/20
  • 參與人數:16

目標:

一、了解颱風的成因
二、探討近年來發生秋颱頻率提高的原因
三、認識「颱風來前」、「颱風來時」、「颱風過後」如何做好防災準備
四、從日常生活做起,有效防災,並進行碳足跡減少行動。

進行方式:

一、認識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由於溫度高,大量海水被蒸發到空中,形成低氣壓中心。逆時針旋轉(位於北半球)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稱為熱帶擾動。
二、透過影像了解颱風帶來的災害。
三、小組討論颱風增強的原因和秋颱增加的原因。
四、計畫實際行動,做好正確的防災準備和減少碳足跡。

成果描述:

一、理論學習:透過中央氣象局資料,將上新聞圖表和影像,說明颱風的形成條件、結構和發展過程,並提出「颱風來時如何因應」的問題,引發學生初步思考。。
二、小組討論:探討颱風增強與秋颱頻率上升的原因,小組分工蒐集相關數據與報告,討論氣候變遷、海洋升溫對颱風生成的影響。
三、實踐行動:製作防災工具包 、規劃碳足跡減少行動計劃,並且每週檢核。

實施心得:

今年秋天經過台灣的颱風讓人十分有感,颱風、防災相關議題成為班級學生的熱門話題。因此規劃從認識颱風為起點,了解災害對生活的影響有多大,回顧自己家中的防災經驗,規劃未來如何讓這樣的災難能變小。
    剛開始看見歷年來颱風帶來的災害,每個人驚呼連連,從納莉、莫拉克到今年的康芮,學生們在觀看影像時熱烈地分享家中遭遇,甚至有學生是花東地區的受災戶。讓班級學生更突入當中。
    因此防災預備和規劃碳足跡減少行動時,學生十分專注,認真的小組討論,任何細節都問得很仔細,收到兩週實行減少碳足跡的成果,學生依然十分投入,並且持續執行中。
    課程籌備過程中,對於選擇哪些影片是一項挑戰,篩選方式是找畫面較乾淨,沒有過多文字標題的,讓學生感受颱風大孩的災害。
    介紹哪些颱風則是另外一項挑戰,每年平暈有25個颱風形成,侵襲台灣的平均有4.7個,數量是非常多的。納莉、蘇迪勒、沙德羅、莫拉克,以及今年的凱米、山陀兒和康納,並且和學生一同關注侵襲菲律賓的萬宜颱風。
    學生對於愛護環境有更高的使命感,並且會主動關心天然災害,並且互相彼此的減碳運動,有班級共同完成事情的感覺。至於納入碳足跡減少行動計劃,希望防颱不是得知颱風來臨才開始準備,而是了解氣候災害家育的背後原因,一同執行源頭性的任務,因此安排這樣的課程順序。

學習者心得:

黃○○小朋友:回家後要提醒家長和我一起準備緊急避難包!
李○○小朋友:颱風真的太可怕了,特別是康芮颱風,颱風天還是待在家比較好。
沈○○小朋友:我了解到醫療用品也要隨時準備在緊急避難包內。
許○○小朋友:颱風來,我都沒辦法回花蓮的家,以後我會好好認真做防颱準備的。
張○○小朋友:原來台北三百年前是一個大湖泊,並且發生過大淹水,連捷運都遭殃!
黃○○小朋友:我現在上下學都用走路的,並且少用免洗餐具,希望大家做一點,減少溫室效應的發生。

補充:

影音資料:
1.颱風為何一堆怪名字?台灣以前都用草預測颱風?日本颱風天要吃可樂餅?颱風冷知識大合集!|志祺七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uVB_FjUYDs&t=60s
2.【納莉颱風】水的驚嘆號 |台北變成湖 (公視 我們的島 第126集 2001-09-2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5KvZMbC_k
3.小林村110秒全數活埋!超過600人死亡的「莫拉克颱風」震驚國際!【阿諶R-Che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s0Tr2OFXY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從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的概念出發,與環境資源結合,透過學習者實際體驗,不僅學習者已學習到如何面對環境問題,也懂得採取環境行動,有效落實及推動環境教育。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12-05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