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大作戰
- 環境議題:綠色採購與消費
- 執行方法:專題研究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0 覺知能資源過度利用〈超出環境承載〉導致環境汙染與資源耗竭的問題
- 策劃/執行人:全體二年級導師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年02月14日~ 03月03日
- 參與人數:271
目標:
1.觀察並瞭解生活中產生的塑膠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2.能知道減少塑膠垃圾的方法分為減少使用、再利用以及回收。
3.能提出減塑行動的具體方法並繪製成宣傳海報。
4.能利用回收的塑膠物品發揮創意重新「塑」造並賦予新用途。
進行方式:
1.透過課程與討論、以及於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引導學生瞭解生活中產生的塑膠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2.小組學生互相討論並發表減少塑膠垃圾的方法,從中歸納出「減少使用」、「再利用」以及「回收」的三類方式。
3.學生將提出的減塑行動具體方法繪製成宣傳海報,藉以提醒身邊的人一起在生活中落實減塑行動。
4.學生發揮創意,改造生活中的塑膠物品,賦予其新的用途。
成果描述:
1.塑膠垃圾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不論是學校、學生家中、甚至是路邊,都可能發現。習以為常的日常垃圾,透過課程的引導及討論,學生重新反思這些塑膠雖然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正危害著我們的生活環境。
2.透過討論的歷程,學生從眾多的減塑方法中,歸納出「減少使用」、「再利用」以及「回收」的三類方式,提供於生活中進行減塑行動的應用參考;並且在繪製宣傳海報的活動中,再一次面對自身正面臨的塑膠垃圾問題,不僅做到提醒自己、也提醒身旁的人,落實減塑行動人人有責。
3.透過生活中塑膠物品或垃圾的改造,以實際的行動,給予塑膠重生的機會。
實施心得:
「塑膠」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是再日常不過的事情,然而在這個環保意識抬頭的時代中,塑膠對於自然生態的危害,也為人所關注。二年級的孩子,未來還有幾十年的時光要在這片土地上持續深耕茁壯,引導其正視這片土地所面臨的危機、生態浩劫,已然成為當務之急。
課程中,除了教師的引導,透過學生在小組間或是整個班級的共同討論歷程,激盪出學生對於減塑行動的想法。而減塑不是口號,應該是身體力行的過程,學生在討論後,將所思所想轉化成海報、亦或是賦予塑膠新身份,這些都是其學習養分的重新灌溉、結果,並將無形知識轉化為有形作品的自我詮釋。
學習者心得:
學生A:我覺得塑膠很可怕,雖然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的地方,但是看到書本和影片中,動物吃到塑膠最後死掉的狀況,覺得要做好減塑行動。
學生B:和組員一起做完海報之後,我覺得我們小組很厲害。原本覺得畫海報很困難,但是我們一人畫一點,就完成了,而且還可以跟大家說明減塑行動很重要。
學生C:我很喜歡把塑膠罐子重新變成沙鈴的活動。原本都是把喝完的罐子拿去回收桶丟掉,沒想到重新幫它換一個造型之後,這個罐子就改變了!還有不一樣的用
法,好開心!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