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416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2
3
3

溪流探險隊

發表日期:2018-09-13
發表人:余小春

生物多樣性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余國豪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7年5月22日
  • 參與人數:30

目標:

水生生物百百種,武荖坑裡有幾種?透過園區溪流水生動植物的形態構造與生存區位的簡介,讓孩子對於水生生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另經由水生生物調查技巧與器材使用方式的教學過程和實際體驗,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培養環境行動技能。

進行方式:

關溪流水域課程課程概念:您想要怎樣的水岸環境?藉由親子的第一手經驗,用身體實際體驗溪流寬度、深度的變化、流速的緩急。其後是水中生物的採集及初級分類讓學員知道武荖坑溪是一條充滿生命力的河川,生命力的來源除了天成更需要人和 ( 最少限度的干擾及最大限度的保護 )。 
工具: 
1. 窺箱 
2. 手抄網 
3. 水桶 

以上為溪流生物採集 
流程: 
• 鑑古知今 
o 講武荖坑溪的過往與現在 (溪流的概況,包含流域及上游的採礦事業,陳定南的青天碧泉計畫) 
o 講台灣河川水質魚類指標。 
o 為什麼要做物種調查? 
o 講物種形態及生物棲位。 
• 著裝、安全事項說明 
• 第一次親密接觸 
o 鼓勵學員在安全許可的情況下光腳涉水進行第一次與野溪的接觸。( 透過眼、鼻及皮膚進行感官調查,如:味道、顏色、油污及臭味 ) 
o 感覺水深 。 
Q:愈靠近溪流主流段水應該愈深,如何在不利用方格紙及童軍棍的情況下讓學員知道及了解水深的變化? 
A:鼓勵親子攜手渡河(兩人渡河),透過渡河的過程不需工具就能體驗到溪流水深的變化。(通常愈靠近主流段水位愈深,反之愈淺!所以台灣的典型河流斷面應該是個V字形,也因為河流地形的多樣化才能在河流流經之處孕育出那麼多樣化的生命!) 
o 利用窺箱檢視河床的底質變化 ( 瀨區、淺流、岸邊緩流、深潭及深流的河床底質有甚麼不一樣?在這些地方發現了甚麼樣的生物?) 
• 手抄網的利用與教學 
o 利用手抄網或徒手翻撿進行魚、蝦、蟹類及水棲昆蟲的採集。 
o 魚、蝦、蟹的分類 ( 可在室外進行 )。 
o 水棲昆蟲的發現。 
• 總結:這是一條具有豐沛生命力的河川,雖然過往曾經有過一段不堪,但感謝陳前縣長的風骨及政令讓這條河川得以喘息,恢復生機。

成果描述:

課程內容包括測量溪寬水深及探索生物生態,建立正確的環境教育觀念。帶隊老師出發前,教小朋友穿救生衣、雨鞋,手上拿著撈網等,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遵守秩序及愛惜生命」。小朋友開心的走到溪旁,展開「溪流任務」。

實施心得:

讓孩子們了解大自然力量改變河川的生態,讓孩子了解並對環境盡一份保護的力量,另外利用窺箱觀察河床地底質,及了解水中生物,希望利用這次課程讓學生培養環境行動技能。

學習者心得:

很興奮可以下水觀察說中生物,還可以測量河流的速度及河流寬度,老師給我們窺箱讓我們看到水中的魚、蝦,好清楚彈頭有點暈,老師告訴我們因為水折射的關係所以造成暈眩,還好我有稍微休息所以就好一點了,希望老師可以再帶我們參加其他環境教育課程。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謝謝老師的用心,請再補充實施心得與學習者心得,以利夥伴參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8-11-05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謝謝老師的用心,藉由測量溪寬水深及探索生物生態,和土地對話。一來活動場域中的體驗活動所賦予的教育意義外,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相信更啟發學生對環境教育學習的興趣。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8-11-0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