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環境教育~原始人去哪兒?」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E34 覺知氣候變遷會對生活、社會及環境造成衝擊
- 策劃/執行人:馮0吉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7.05.11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能運用觀察力了解周遭環境,並能了解周遭物品的用途及製作的材料。
2.能運用考古科學的方法,發覺週遭環境的各種線索。
3.藉由影像導覽介紹,一步步探索億萬年來生物環境演化、史前文化演進及近代科學
發展的奧秘。
4.了解環境與我們的關係,進而愛護週遭的環境。
進行方式:
1.接獲來文後,聯絡班級進行申請,錄取後再準備參訪活動。
2.以戶外教學的名義,到樹谷基金會環境教育中心學習。
3.以課堂講授、實作觀察以及親身體驗方式進行學習。
成果描述:
1.藉由教師的講授及活動帶領,學生在團體分組遊戲中培養了觀察力。
2.在動手創作器物的課程中,學生發揮想像力,以及運用工具美化作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3.學童能體認到環境與我們的關係,進而愛護環境。
4.透過影片介紹,學生親眼目睹恐龍化石,體驗了當時的生態環境,同時,亦藉由台灣原生種植物的觀察與賞析,提升學生對於環境變遷的敏感度。
實施心得:
1.這事非常值得推廣的課程,希望教育局能繼續提供經費,讓學校能夠申請,讓學生能夠體驗到這項難得的課程。
2.非常棒的教學課程,在「遇見原始人」的課程中,以觀察力與遊戲方式,讓孩子找出史前人類和用具;在「柯南推理時間」裡,讓孩子藉由分組合作,培養默契與記憶力;在「生活百寶箱」裡,讓孩子發揮想像與創造力,雕塑出史前器物;在「我的考古時代」中,孩子化身考古達人,帶著工具蒞臨考古現場,模擬學者專家的現場操作。透過課程的學習,讓孩子獲益匪淺,也讓孩子的思緒更加縝密,以及觀察的角度更為全面,事一項全新的課程體驗。
學習者心得:
黃老師: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教育課程,結合南科考古現場,讓學生動手做,眼睛觀察,分組競賽,跳脫國小既定課程的窠臼,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文:很有趣的課程,分組競賽很刺激,我們這一隊得很多分,今天的活動很好玩也學很多。小玲:我喜歡「柯南推理時間」的課程,大家互相合作,爭取第一。
小雅:我比較喜歡「我的考古時代」,可以變成考古達人,挖掘史前遺跡。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