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68
葉片數:3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4
3
3
4
3

客家米食「包菜包」初體驗

發表日期:2023-11-30
發表人:志誠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文藝活動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邱志誠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1/12/21---12/22
  • 參與人數:60

目標:

1.藉由食農教育自行栽種的蘿蔔,讓學生了解傳統米食菜包的製作工序,能製作出客
  家米食菜包並熱愛家鄉文化。
2.學生透過親手製作菜包,了解傳統美食的製作程序,進而成為推廣客家美食的種
  子。
3.讓學生透過分工合作體認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進行方式:

1.對學生先進行客家菜包的製作說明講解,並撥放教學相關影片。學生了解傳統美食   
  菜包的製作工序。
2.經由拔蘿蔔、清洗蘿蔔、削皮、刨絲、菜包餡料炒製、包製菜包、炊製菜包。
3.享用菜包並帶回分享家人成果、場地整理及復原。

成果描述:

1.學生能夠實際參與種菜、採收、包菜包過程中,討論除草、鬆土、施種、灌溉、照
  顧等,都由學生團結合作主動完成,讓學生體會農夫種菜的辛勞,也從其中學習面
  對問題及如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自理的能力。
2.了解客家菜包,為台灣客家人的傳統粄食之一,因外形有如裝豬仔的竹籠,又稱豬
  籠粄。雖然名稱當中包含「包」字,但是材料與社會大眾熟悉的的菜包不同,是以
  糯米皮包覆而成。客家人主要在農曆過年及清明製作菜包,以敬奉神明或弔念祖
  先,祈求平安、吉利、好彩頭。
3.從整個活動中學生體驗客家文化之美,培養知福、惜福、感恩愛鄉的情懷。

實施心得:

1.參與手作體驗「包菜包」活動,了解客家人更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米製品,如粢粑、
  粄圓、米篩目、粄條(面帕粄)及紅粄等,提供年節慶典、酬神謝天及款待親友所
  需。這些粄食易保存、耐飽且易與其他食材搭配的特色,在在反映出客家人的節儉
  精神與生活智慧。
2.操作過程中同時也能教孩人說客家話,既能學到如何製作菜包,又能學到客語,真
  是一舉兩得。

學習者心得:

學生A:客家米食文化中的包菜包等粄食體驗活動,不僅是特別的經驗,吃著自己完成
      的菜包更別有一番風味。
學生B:我到今天才知道客家人主要是在農曆過年及清明製作菜包,以敬奉神明或弔念
      祖先,祈求平安、吉利、好彩頭!
學生C:今天學到好多關於「包菜包」的知識和客語,我要回家跟家人分享今天的學習
      成果。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結合食農教育,帶領學生從親手栽種蘿蔔,到製作家鄉傳統的客家米食菜包,透過寓教於樂的栽種蘿蔔、採收、包菜包的實作體驗,相信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留下深刻印象,更能讓學生體驗客家傳統美食的風味,了解客家人製作菜包是敬奉神明弔念祖先,祈求平安、吉利、好彩頭的傳統飲食文化;期待因此能夠培養學生知福、惜福、感恩愛鄉的情懷,也建立食在地的正確環保觀念,達成愛護環境珍惜食物的食農教育教學目標。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12-0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