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349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3
3

昆蟲家族

發表日期:2018-04-19
發表人:雲淡風輕

動物保護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專題研究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謝為任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03.01-107.04.17
  • 參與人數:19

目標:

昆蟲是世界上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動物,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小動物。且因牠們體型小、生命週期短、容易接觸和飼養,所以常成為學童認識動物和觀察生命成長過程的理想對象。因此試圖藉由教學媒體呈現出昆蟲的圖片讓學童能了解昆蟲這個大家族的外形特徵、構造及運動方式,並透過飼養,學習如何照顧小動物,及觀察昆蟲一生的成長變化,並認識昆蟲在生態上所扮演的角色。此外也讓學童在接觸和飼養昆蟲的過程中,思考如何尊重生命與保護環境。

進行方式:

一、辨識昆蟲並澄清觀察中不熟悉的現象和構造,並一一記錄下來。
二、擬定與昆蟲有關的討論議題。
三、腦力激盪,以既有的知識來提供可能的解釋;彼此互相討論,找出彼此知識不足之處,利用平板查詢資料,將所有討論記錄下來。
四、重新回顧第二與第三步驟,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將解決之道組織並重新整理。
五、擬定學習目標,組員間達成學習目標的共識,老師確認小組的學習目標切合實際,完整且適當。
六、個別研讀(每位學生針對學習目標蒐集資料)。
七、小組共同分享研讀的成果;老師監督學習成效並評估整組的表現。

成果描述:

學童透過行動載具進行無所不在的學習,不僅提高學習動機,落實與生活情境結合,讓學習走出教室,以大自然當做素材,培養觀察自然生態的素養能力。

實施心得:

教學者秉持著以「做中學」、「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推動行動學習計畫,透過教學的實施,提昇教學成效;而能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反思能力、解決複雜問題能力以及創造力等5C關鍵能力。

學習者心得:

自然領域因為結合實地觀察與實作課程,讓學童對於昆蟲的認識更加深入,學習的廣度也早已超越教科書的認知範疇,將認知與實作結合,產生在自然領域學習的加乘效應。

補充:

本專題採用PBL教學,以問題導向模式來進行課程的銜接與進行,讓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省掉說課時間,但備課須確實,才能有效引導學童學習方向。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結合自然與科技領域課程,教師用心帶領學生透過實地觀察與飼養,認識昆蟲的成長變化及昆蟲在生態環境中扮演的角色,最難得的是,在教師指導下,能夠讓學生在接觸和飼養昆蟲的過程中,思考如何尊重生命與保護環境,落實環境倫理關懷珍愛動物生命的正確觀念,達成環境教育教學的目標。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8-05-0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