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52
葉片數:3
澆水器:2

評分項目

3
3
3
3
3

社區踏查

發表日期:2022-12-08
發表人:Joyce

其它環境議題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顏莞倚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年11月
  • 參與人數:28

目標:

1.讓學生了解在地食農與社區活化的關聯性。
2.用心觀察空間環境如何重新再利用,理解社區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平衡性。
3.了解鄉村高齡化的趨勢,將廢校、社區、長照及友善環境做結合,重新喚起農村的活力。
4.融入「環境教育」、「品德教育」、「高齡教育」等議題,加深學生對生活的體驗。
5.理解耕作者的辛勞,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進行方式:

1.配合食農教育課程,帶領學生到布袋農改場進行參訪,這裡是已經廢校30年的正義國小,因長期無人管理導致環境雜亂無章,除危害周邊農田外,也成社區治安隱憂,後經由水保局與菜舖社區居民合作,結合農產地景轉型為友善農作,還能照顧菜舖社區的長者,可謂一舉多得。
2.由菜舖社區發展協會蔡吉隆理事長帶領我們參觀周圍環境,並介紹兼顧友善環境生態與景觀綠化的方式,以及昆蟲屋、攀藤架等設施,此外,還有友善耕作等各種多功能場域,最後也針對大家提問的作物進行說明栽培方式與收成要點,收穫良多。
3.之後轉移陣地到布袋鎮的江山里參訪社區,社區內大約有一百多間紅磚屋,是一個很完整的閩南建築群。由嘉義青農且有「江山米人」之稱的謝鵬程先生帶領我們參觀社區,除了介紹當地的建築特色與曾經的生活歷史,還有謝先生自己種植的玉米、稻米等農作物,從中得到不少的知識。

成果描述:

1.學生對於農改場栽種的作物非常有興趣,尤其有些作物在學校的花圃也栽種過,因此提問的問題特別多。
2.蔡理事長也讓大家採收已成熟的茄子和辣椒,學生們立刻當起小農夫,想將採收的作物通通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3.了解農改場結合社區的友善合作,不只讓這些老人日常生活有所依歸,也能融入友善環境的理念,加上收成的作物可以當成老人食堂裡的料理,可謂一舉多得。

實施心得: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的參訪,讓大家收穫良多,像是透過蔡理事長的講解,了解為何我們之前自己種植的辣椒會整株爛掉以及如何預防蟲害等知識。謝先生帶領我們參訪社區,不僅喚起老師們小時候的回憶,也可以讓孩子了解長輩們曾經的生活痕跡。希望學生能從這些參訪經驗中,思考自己與自環境的關係。

學習者心得:

同學1:原來這是一間學校,變成農改場後好漂亮,我也想要在學校的花圃裡種好多作物。
同學2:這個誘捕瓜食蠅的瓶子好厲害,真希望我家也有這個,不然每次到菜園都是果蠅飛來飛去。
同學3:我喜歡這個不彎腰的菜園,種植作物一定很輕鬆,不過我也喜歡學校的小花圃,因為都是我們辛苦種植的作物。
同學4:這個豬圈我有看過,在爺爺的舊家裡還有,可是我沒有看過他們養的豬,因為那是好久好久之前的事了,現在豬圈都像這裡一樣已經荒廢了。
同學5:我們回到學校後,立刻將採回的茄子洗乾淨,準備做好吃的料理,大家都很期待今天下午的點心。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此篇提報並非是愛樹教育 請老師修改後再送出  謝謝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12-21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這一場活動讓學生了解土地空間的有效並合宜的使用,把已經廢校的校園轉變成為農改場的菜園,除了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將收成給社區的長者們。老師也可將社區這樣的作為轉化成SDGs的指標讓學生認識,在我看來社區這樣的行動已經是在實踐終止飢餓以及永續城鎮與社區。也透過認識社區讓學生知道社區的時代演變。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12-25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