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65
葉片數:4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4
4
4
4
4

教育實驗課程-吃當季 吃在地

發表日期:2023-06-17
發表人:chun

生物多樣性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蔣宜君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2022.9.9-2023.3.24
  • 參與人數:20

目標:

(一)藉由食農課程,帶領學生了解當令農產品的好處,建立學生低碳飲食的概念。
(二)透過農耕過程使學生更能感受自然生態農耕的重要與辛苦,並且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三)利用實際體驗及反思回饋,透過觀察、品嘗,教導學生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提昇學童對環境保育和永續發展的認知。

進行方式:

【活動一】認識當令當季蔬果
1.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四季都買得到這些蔬果?
2.教師說明來自世界各地的蔬果魚肉,又是如何生產、如何來到我們的面前?
3.當季蔬果─菜菜心理學:當季蔬果為什麼喜歡這個季節?

【活動二】認識在地好味道-柚吉柚利柚健康
1.學生分組討論八里農特產代表及生產時序。
2.認識柑橘類的種類與構造(外果皮、內果皮、汁胞)
3介紹農會的功能、簡易植栽照顧
4.學習如何剝柚子、品嘗柚子。

【活動三】認識在地好味道-玉米、玉米筍
1.老師準備玉米和玉米筍,讓學生觀察其顏色、外觀形狀及特徵。
2.觀看影片「下課花路米」認識玉米的生長環境和種植產銷流程。
3用生玉米粒育苗後,在學校綠屋頂種植玉米,觀察記錄其生長過程。
4.師生製作玉米、玉米筍料理並品嘗。

【活動四】認識在地好味道-愛玉的變身術
1.閱讀三年級國語課文本「愛玉的變身術」
2.老師製作介紹愛玉的投影片,讓學生認識愛玉植株、摘下曬乾、變成愛玉籽、洗愛玉洗出果膠、成為愛玉凍的過程。
3.介紹愛玉與榕果小蜂之間的關係
4.準備帶殼的愛玉籽、布袋,讓學生經由實作,了解製作愛玉的過程。
5.師生製作水果愛玉並品嘗。

【活動五】認識在地好味道-可可果的變身術
1.介紹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果」
2.老師製作介紹愛玉的投影片,介紹可可不一定都由國外進口,台灣中南部溫暖的氣候也適合種植可可果。
3.介紹製作巧克力的步驟
4.準備可可果、烘乾過的可可豆,讓學生品嘗可可果的酸甜滋味和苦香的可可豆。

【活動五】認識在地好味道-白蘿蔔
1.介紹蘿蔔的外型、構造與種子。
2.老師準備白蘿蔔種子,結合校本課程在學校田地種植蘿蔔,觀察記錄其生長過程。
3.介紹蘿蔔不同部位適合的烹調方式:醃漬醬菜、蘿蔔湯、蘿蔔糕、蘿蔔絲
4.師生製作蘿蔔貢丸湯品嘗。

成果描述:

(一)學生能藉由食農課程,認識不同種類的台灣農產品,建立學生吃當令蔬果的低碳飲食的概念。
(二)學生能透過農耕過程感受自然生態農耕的重要與辛苦,更珍惜食物。
(三)學生能實際觀察、品嘗蔬果,以及了解不同蔬果構造、食用、烹調方式。

實施心得:

學校的實驗教育-食農課程,推廣「吃當季,吃在地」的觀念。挑選不同時節來自台灣的農產品,來自八里的柚子、各種柑橘類、平常較少機會能品嘗到的可可果、愛玉,和好種植觀察的玉米、蘿蔔加入食農課程。「食農課程」就該是一門有趣又好吃的課,準備課程花了不少時間,食農的領域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知識,在課程中老師和學生一起邊做邊學,很享受共學相長的實驗課程。

學習者心得:

A生:很期待每周五的實驗課程,老師準備不同的台灣農產品讓我們認識。
B生:上完實驗課程才知道,原來柚子、橘子、葡萄柚、柳丁都是柑橘類!他們的果實都有類似的構造。
C生:我喜歡吃玉米,沒想到玉米筍是玉米小時候,老師教我們有幾條玉米鬚就有幾棵玉米,好有趣!玉米鬚煮出來的湯好香!

補充:

A生:很期待每周五的實驗課程,老師準備不同的台灣農產品讓我們認識。
B生:上完實驗課程才知道,原來柚子、橘子、葡萄柚、柳丁都是柑橘類!他們的果實都有類似的構造。
C生:我喜歡吃玉米,沒想到玉米筍是玉米小時候,老師教我們有幾條玉米鬚就有幾棵玉米,好有趣!玉米鬚煮出來的湯好香!
D生:玉米是禾本科的植物,一起育苗之後,生長速度很快,我學到玉米人工授粉的方式,好期待玉米結果長大。
E生:愛玉變身術這個主題太好玩了,我終於知道愛玉是怎麼來的?知道榕果小蜂和愛玉的關係,覺得他們好偉大。
F生:原來巧克力是可可做成的,過程好複雜,第一個發現巧克力製作方式的人真厲害!
G生:我都不知道台灣也有可可,可可果吃起來有點像酸酸的釋迦和可可豆吃起來好苦,像咖啡豆,差好多喔。
H生:小小的種子竟然可以種出這麼大的蘿蔔!老師教我們疏苗、種植;觀察紀錄的方法,最後一起收成,好有成就感!自己煮的蘿蔔湯特別好喝。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一套課程的完整呈現與實踐需要有力的師資支援、學校課程配合與求知慾強的學生主體架構而成。透過透過分組研討、實作演練、上台報告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充分且完整學習到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內容課程,連委員都被這豐富且多元的課程吸引,提報內容詳盡完整且上傳的照片均呈現以學員為學習主題,是值得推薦的一篇好提報。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3-06-20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