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64
葉片數:3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4
3
3
4
3

山尖步道文史、生態踏查

發表日期:2022-09-05
發表人:Lily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吳雅慧、柯植尹、陳霈萱、許鈺婷、張維晏、林雍尉、周筱梅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111/06/29
  • 參與人數:40

目標:

戶E1 善用教室外、戶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戶E2 豐富自身與環境的互動經驗,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覺知與敏感,體驗與珍惜環境的美好。
戶E3 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 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對 環境感受的能 力。
戶E7參加學校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地方環境,如生態、環保、地質、文化等的戶外學習。
INc-Ⅲ-11岩石由礦物組成,岩石和礦物有不同特徵,各有不同用途。

進行方式:

【低年級】雅慧師、植尹師
1.活動路線
九份國小 → 山尖步道 →瓜山國小候車亭 →九份國小

2.學生任務
(1)認識樟樹:學生運用眼、鼻、觸覺去認識樟樹樹形、葉子、樹幹、樹皮的外觀、香味、形狀等,並使用紙和鉛筆做樹皮的拓印。
(2)步道遺跡觀察任務:運用眼睛觀察階梯旁早期留下的遺跡磚牆,其排列的形狀及規律。
(3)「摸乳巷」體驗:走過摸乳巷感受兩側巨石緊逼的感覺,並使用眼、鼻、觸覺去感受巨石的顆粒、粗細、味道、大小等,並使用紙和鉛筆做拓印。

3.學習評量
能夠完成二次的鉛筆拓印,並且能詳細以五感的觀察(我看到…我聽到…我聞到…我摸到…)發表走步道之感想。

【中年級】
設計者:霈萱師、鈺婷師、維晏師
1.引起動機
複習社會早期聚落形成的原因—水源充足、適合耕種、交通方便,
當居民增加可能會因為信仰需求興建寺廟,因為商業需求形成市集。
2.教學演示
轉注聆聽沿途提到的人文發展,如:柑仔店、三層橋、山澗、魚池、耕地、海濱到九份的通道等。
3.學生觀察、討論、練習
將紀錄的項目標上代號,並分類。
4.學習評量
分享分類結果。
【高年級】
設計者:雍尉師、筱梅師
1. 引起動機
複習岩石的種類包括沉積岩、火成岩及變質岩,以標本說明水金九地區常見的岩石,請學生觀察火成岩的外觀特徵。
2. 觀察討論
請學生觀察沿途岩石,尋找火成岩的蹤跡;討論「為何在步道上找不到礦區常見的岩石?」
3. 補充資料
討論九份的地名由來。觀察樟樹的外觀,補充早年九份居民以採樟樹煮樟腦為業,有90口腦(樟腦)灶,10口灶為一份,共有九份。
4. 觀察討論
請學生觀察周圍岩石,討論為哪種火成岩?(石英安山岩)
5. 學習評量(返校後)
請學生回顧踏查路線,分享火成岩的生成原因及特徵。

成果描述:

學生透過走查,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一趟走查,他們不但認識家鄉植物、動物,也認識了當地的發展歷史,感謝全校老師協助設計課程,讓學生有難忘體驗,此課程預計做更完證的規劃納入校本課程。

實施心得:

這次的山林踏查分三個年段,每個年段都有學習符應的自然生態及在地文史。
低年級-以五感體驗自然,認識大樟樹。
中年級-則更聚焦於社區與家鄉的歷史了解。
高年級-除了認識自然環境、家鄉社區外,還更深入地底,認識當地礦石。
感謝低年級老師帶孩子親近水,玩水的同時,也帶孩子注意附近環境是否安全。
感謝低年級老師帶著大垃圾袋,孩子們邊爬山邊撿垃圾。
感謝高年級老師用心設計學習單,並深入了解當地歷史。

學習者心得:

高年級學生
政諺:「謝謝雍尉老師詳細的解說,我學到很多。」
中年級學生
羽淇:「謝謝老師帶我出來認識三層水道橋,還有摸乳巷,希望以後有機會還可以再出來。」
低年級學生
于棠:「今天很熱,可是水裡很涼快,老師還請我們吃冰。」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結合學校附近豐富的文史古蹟和多樣生態特色,帶領學生走出戶外親身體驗,用五官感受環境之美,在教師用心的指導下,讓學生學會與自己生活週遭相關的知識,且能夠以縱向系統化的課程設計,規劃完整的校本課程,相信可以讓學生有深刻的學習成效;本提報不僅只是帶領學生認識植物和大樹的「愛樹教育」主題活動,而是一次更豐富有趣且蘊含教育意義的戶外教育教學活動,請改以「一般提報」重新補件提報。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9-04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結合學校附近豐富的文史古蹟和多樣生態特色,帶領學生走出戶外親身體驗,用五官感受環境之美,在教師用心的指導下,讓學生學會與自己生活週遭相關的知識,且能夠以縱向系統化的課程設計,規劃完整的校本課程,相信可以讓學生對在地社區有更深刻的了解,進而能產生與鄉土環境的情感連結;本提報是一次蘊含教育意義的戶外教育教學活動,感謝老師的用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9-07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