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0
葉片數:4
澆水器:1
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3
3
2
2
2

康芮颱風重創校園老樹!我們做了這些事

發表日期:2024-12-25
發表人:老K

全球氣候變遷
  • 環境議題:全球氣候變遷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陳明啟
  • 動機: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1101-1131225
  • 參與人數:110

目標:

1.從風災搶救倒木,整理校園,走讀社區及戶外教育的過程中,關心我們居住與學習的環境,學到生態工法是最友善的建築方法之一,將其巧思與理念深植內心。
2.運用工具與在利素材創作,佈置校園裝置藝術,實踐節能減碳的學習活動。
3.藉由做中學的實際操作與戶外教育的體驗課程,讓學生用實際的行動,落實環境保育的概念,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進行方式:

一、引起動機
康芮颱風造成校園老樹傾倒,滿目瘡痍的景象驚嚇所有人。學校進行機會教育[康芮颱風我們做了這些事課程]
二、發展活動
1.活動一1131113搶救風災倒木
①鋸掉半倒肉桂樹茂盛枝葉,留部分樹幹及枝葉②綁繩索,合力拉起,固定樹木③將救樹行動,發表在學校FB分享
2.活動二1131205金敏遠足到插角戶外教育    
  ①勘查環境:踏查社區發現邊坡崩塌,路樹傾倒,邊坡下傾倒的廢棄物
  ②認識社區:道路及住家擋土牆生態工法,尊重自然的概念,鋼筋水泥擋土牆碳排高,加速暖化,危害生態環境
  ③生態體驗:學生摘嚐路旁酢槳草和酸藤,享受自然的美好
  ④河中土地公:早期居民走吊橋跨越大豹溪,遇颱風大雨,河水暴漲,非常危險,河中土地公保祐居民通過大豹溪,平安回家
  ⑤大豹溪護魚:保護河域生態,孕育生物多樣性,從92年封溪護魚。沿溪危險水域有警義消駐守,以維戲水安全
3.活動三1131212-13兩天一夜戶外教育
以森林教育及風災後倒木運用為主題,了解森林對人類的重要性
①科博館教學:a.展示場b.太空劇場:澳洲狂野大陸c.植物園②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③東勢林場夜間生態導覽,山訓場體能訓練④三義木雕博物館⑤鴨箱寶彩繪木雕DIY 
4.活動四: 1131219全校學生一起做杯墊
肖楠、樟樹、龍柏是有香味的珍貴木材,裁切木片做杯墊,桌子、椅子或裝置藝術
①高年級兩人一組裁切木片,用砂紙磨光,壓克力漆彩繪,晾乾上透明漆
5.活動五:1131223用倒木台灣肖楠佈置聖誕樹
三、綜合活動
  1.1131224看《±2℃》紀錄片,了解地球升溫使颱風變強,危害越大,影響人類生存
  2.討論地球暖化與颱風相關的概念,生活減碳,友善環境的概念落實生活
  3.分享影片,與生活做連結,發現人類生活型態與地球暖化息息相關

成果描述:

1.康芮颱風造成校園重大的災害,我們把握這個境教的良機,讓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動手整理校園,並規劃糸列的課程與活動,從救樹、鋸木頭、磨木頭、彩繪木頭,體驗樹木與生活關係;辦理戶外教育走讀社區,了解先期居民生活型態,發掘他們就近利用石頭和木材的建築工法,其巧思與智慧真正節能又減碳;走進森林,觀察大自然,我們的課程也利用在地素材倒木、枯枝創作與裝置藝術,友善的理念運用在校園學習,希望更進一步深入居家生活中。

2.學生對地球暖化等環境議題的認知有顯著差異,往年的颱風對學生的生活並沒有造成不便,雖然學生具備豐富的環保知識,但對地球升溫的效應是無感的。這次的颱風災害給小朋友莫大的沖擊,這次真正有感了,所以藉由有趣的活動體驗,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們在過程中進一步覺察及理解環境的變遷,的確可以感受到地球暖化所帶來的危機。

3.在綜合活動中,觀看《±2℃》全球暖化台灣版紀錄片,影片中全球各地的災害,和這次的康芮颱風做了一個強有力的連結,真實的情況就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從師生的討論、對話與分享中,可以看出學生們都能了解地球要永續發展,大家不只要做好傳統的環保行動,今後更要把減碳的行動,融入到學習與生活裡,學生也學到更多的的面向,不再只是口號減碳而已。

4.藉由這一糸列的課程與活動,學生瞭解颱風與地球暖化是有關連的,良好的生態建築工法,不僅節能減碳,對生物多樣性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利用在地素材創作專屬的杯墊,佈置校園裝置藝術,是對環境友善的最佳做法,值得推廣且能與家人、朋友分享。

實施心得:

康芮颱風10月31日登陸襲台,全台不上班不上課,這是57年來首次在入冬期間登陸的颱風,她真的非常特別,北部不在10級暴風圈,卻造成大台北地區路樹嚴重傾倒的慘狀,本校也深受其害。
11月1日風災過後恢復上班上課,路上土石崩落,樹木及電線桿傾倒,汽車無法進入學校,師生只能徒步穿越滿地落葉殘枝,障礙重重的500公尺產業道路,一進校門兩邊珍貴老樹,台灣肖楠、樟樹及龍柏,傾倒一地,滿目瘡痍的景象,驚嚇所有人。
各班導師帶領學生整理教室,因為停電,將學生課桌椅搬到走廊上,師生只能在走廊或操場上課,直到放學電力還是沒能恢復。校長和主任動員家長志工到校協助整理校園,移除傾倒樹木,經過一天的努力,道路終於搶通,校園環境也整理乾淨。
113年11月4日星期一師生一起搶救半倒的台灣肖楠和台灣土肉桂樹。看著堆在校園的老樹軀幹,心裡滿心不捨,老師提議要把握這個難得的情境,進行機會教育。在全校教師討論後,擬定風災過後的主題課程:「康芮颱風我們做了這些事」帶狀課程:

1.此次一糸列的課程安排以「颱風災害、森林教育、地球暖化、節能減碳」為主軸,透過親身經歷風災現場,大家付出心力一起救災、救樹,進而去關心我們生長與學習的環境。
2.透過戶外教育觀察發現,傳統的擋土牆施工法是綠建築的奧妙之處,搭配一連串的體驗活動、導覽解說、±2℃地球暖化紀錄片觀看與討論等課程,學生快樂且積極參與,了解到颱風越來越強,和地球暖化有重要的相關。
3.要減緩暖化,讓地球降溫,就要從減少碳足跡做起,遠足健行是零碳運動,多辦理戶外教育,帶學生走入森林,一起愛樹護森林,讓我們地球環境能永續發展,共同守護我們美麗的台灣。

學習者心得:

A生:校本課時,老師在老樟樹上做大盪秋千,讓我們穿著安全吊帶,享受著剌激的大擺盪,現在樹倒了,我們只能望著樟木杯墊心嘆了!

B生:我們一起救了一棵三十幾歲的台灣土肉桂樹,以後可以繼續摘香氣濃郁的肉桂葉來咀嚼,我覺得很高興。

C生:遠足到插角的校外教學活動,讓我認識到擋土牆不同的施工方法,用當地的石材堆成的生態工法,不用鋼筋水泥,縫隙自然排水,又可以讓很多生物居住,我覺得是零碳排最佳工法,讓我學習到很好的綠色建築方法與概念。

D生:這次兩天一夜的校外教學,是我六年來最好玩的一次,尤其在東勢林場的山訓場體驗最好玩,可惜後面來了很多國中生,要排隊很久才能輪到想玩的。

E生:平常校本課鋸竹子很容易,今天鋸大木頭杯墊讓我滿頭大汗,而且還鋸得歪七扭八的,不過我鋸得很過癮,這兩節課真的很好玩,我很喜歡。

F生:金敏煤碳廢棄不再開挖,因為它碳排量很高,且造成空氣污染,我們應該用綠色能源,不要再用煤發電了。

G生:吃素也能救地球,因為動物的肉要十倍以上的植物飼料供應才能長成,而且動物的屁也會造成溫危室效應,我們學校一週兩天素食,大家都為地球做了好事呢!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學校規劃一系列活動,從搶救風災倒木,到戶外參訪體驗,在利用樹木製作杯墊與布置聖誕樹等,進行多樣教學活動,難度適中,實施時間持續約半個月以上,歷程精緻且完整。可清楚見到學生親自觀察,親手操作學習工具。且與學校在地環境結合。透過教育行動解決環境問題,切合環境教育的本質。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12-3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