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小尖兵
- 環境議題:節水教育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廖敘雍 黃虹如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其他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8/8/7
- 參與人數:50
目標:
1.讓學生了解植物與水的關聯性,覺知水的有限性,啟發珍惜水資源的概念。
2.讓學生探索學習自來水流程,體會自來水處理繁複、得來不易,從而珍惜水資源。
3.讓學生覺知自然界淨化水質的奧秘,反思保育森林與水源的重要性。
4.透過自來水博物館保存的古蹟,瞭解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進行方式:
1.參觀自來水博物館
2.透過水資源導覽員解說
3.以體驗、互動的方式觀水、親水、戲水,感受水的多樣風貌
成果描述:
1.讓學生以體驗、互動的方式觀水、親水、戲水,同時感受水的多樣風貌,達到寓教於樂之功能。
2.藉由導覽員的解說,讓這座前身為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迄今已有92年歷史,於民國82年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的博物館,重現光華,邀人走入歷史,讓學生們了解台北水源的淨水過程,真是一趟難能可貴的知性之旅。
3.博物館外觀仿照西洋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設計,外型典雅復古,並且配合抽水需求而做特別的功能設計。館內陳列著臺灣現代化自來水開展的過程,呈現先人開發水資源的歷史演進,包括古董級的抽水設備,各式檢修設備以及消防設備等,都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見證。並且可經由實地參觀自來水的處理過程,包括現代化的加藥消毒、嚴格的品質監控,讓孩子們實際體會水資源的得來不易。
實施心得:
平常扭開水龍頭,水就嘩啦啦的流出來了,我們天天都要喝水、用水。自來水是這麼的方便!為了讓學生們瞭解水從那兒來?於是我們走了一趟臺北自來水博物館。通常孩子們和父母來自來水博物館,多以戲水為目的,這一次的校外教學,是由導覽員詳細地為我們介紹。
在第一站-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看到近百年歷史的三級古蹟抽水機房,裡面陳設著許多古代的抽水機,引起學生們的好奇,館內排列起來的陳設真的很像大砲呢!二樓還有以前用過有關「水」的的用具,像配電盤、鉛管製造機、水表展示等,皆讓孩子們感受前人對自來水事業逐步開發的辛勞及重大貢獻!
在第二站-水鄉庭園戲水區,享受水上活動的樂趣,讓孩子透過親水、用水,進而能夠知水、愛水、惜水。
學習者心得:
A:原來我們喝的水,是因為下雨來到這裡,透過處理送到我們手裡的。
B:這裡可以玩水又可以看到好多大水管,真有趣。
C:原來一樣容量的自來水這麼便宜,礦泉水卻這麼貴,以後我都要自己帶水壺
D:玩水好有趣,如果沒有水我們就不能玩了。
E:原來以前的人用水那麼不方便,不像我們開水龍頭就有水,我們一定要好好珍 惜水資源。
補充: